[发明专利]大扭矩重量比可拆液压联轴器及其内套的表面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8076.9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6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炳岳;陈春庆;吴仲康;吴文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申穗船舶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9 | 分类号: | F16D1/09;C23C8/52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朝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重量 液压 联轴器 其内 表面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船舶、机械等行业的可拆液压联轴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大扭矩重量比可拆液压联轴器,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联轴器的内套的表面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扭矩重量比可拆液压联轴器,其结构见图1、图2,其包括内套1、外套2,外套2外表面是圆柱体、内表面是圆锥体,外套2紧压在内套1上,内套1外表面是圆锥体、内表面是圆柱体,内套1紧压在轴3上,内套1的外表面与外套2的内表面制成相同锥度的锥面,并在它们端部设置油缸6,油缸6内安装有密封环7和活塞8,活塞8用螺纹固定在内套2上,在外套的一端面,两个半圆环形的压板9压着活塞8、并用带孔螺栓10和止动用铜丝11将压板9固定在外套2上;在外套2外表圆柱体上设置有注油孔12,安装时接高压油泵,其中两个注油孔12和油缸6的内腔连通,其余几个注油孔12和外套2的螺旋油槽连通13。
由于是大扭矩重量比可拆液压联轴器,故现有结构在内套、外套的摩擦面采用硫、碳和氮三元渗碳处理,形成表层,但是现有的表层虽然能确保装拆不易粘咬,但由于表层摩擦系数提不高,故传递功率的能力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大扭矩重量比可拆液压联轴器,其在确保联轴器拆装时不易粘咬的同时,能够提高传递功率。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内套、外套,所述内套包括内表层、外表层、中心基层,外套外表面是圆柱体、内表面是圆锥体,所述外套的内表面紧套于所述内套的外表面上,所述内套的外表面是圆锥体、内表面是圆柱体,所述内套的内表面紧压在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的内表层、外表层均为为过渡分层结构,其中表层为包括Fe(C-N-B)、Fe2(C-N-B)、Fe3N相化合物混合形成的厚度为10μm-15μm的化合物层、第二层是厚度为0.20mm-0.30mm包括合金化合物弥散颗粒、饱和N化合物、碳、氮马氏体三者在内所混合形成的扩散层。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内套的外表面与外套的内表面制成相同锥度的锥面,外套的内表面设置有螺旋形油槽,套装后的所述内套、外套的一端部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内安装有密封环、活塞,所述活塞用紧固于所述内套,两块半圆环形的压板压着所述活塞,带孔螺栓和止动用铜丝将压板紧固在所述外套的端面;外套的外表面设置注油孔,其中两个注油孔和所述油缸的内腔连通,其余注油孔和所述外套的螺旋形油槽连通。
一种大扭矩重量比可拆液压联轴器的内套的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氮化多元共渗剂置于580℃—600℃的环境中形成液体状态,形成液体氮化多元共渗剂,将内套的基层浸没于所述液体氮化多元共渗剂中,保温2-8小时,使得液体氮化多元共渗剂中的氧、碳、硼、氮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并逐渐向其内部扩散,形成多元共渗,在表层形成10-15μm 的Fe(C-N-B)、Fe2(C-N-B)、Fe3N相化合物混合的的化合物层;碳、硼、氮原子继续渗入内部,形成厚度为0.20mm-0.30mm的包括合金化合物弥散颗粒、饱和N化合物、碳、氮马氏体三者在内混合形成的扩散层;其中,所述氮化多元共渗剂的质量百分数的配方如下:碳酸钾(K2CO3)和碳酸钠(??Na2CO3)的混合基盐:61.99%~69.98%、碳酰二胺(CO(NH2)2):30%~38%、硼酸(H3BO3):0.01%~0.02%,三者成分百分比相加的总和为100。
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后,厚度为10μm-15μm的包括Fe(C-N-B)、Fe2(C-N-B)、Fe3N相化合物混合形成的的化合物层和厚度为0.20mm-0.30mm包括合金化合物弥散颗粒、饱和N化合物、碳、氮马氏体三者在内所混合形成的扩散层紧密结合,且扩散层与基层紧密结合,其使得摩擦系数高,从而使得传递功率的能力高;此外,化合物层能有效确保联轴器拆装时不易粘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大扭矩重量比可拆液压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中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申穗船舶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申穗船舶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80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金属粘接热熔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防潮的浴室用密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