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98675.0 申请日: 2011-04-15
公开(公告)号: CN102739098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7
发明(设计)人: 刘伟增;熊俊峰;刘小刚;张新涛;郭磊;梁欢迎 申请(专利权)人: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2M7/5395 分类号: H02M7/5395
代理公司: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罗建民;邓伯英
地址: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隔离 型光伏 并网 逆变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并网系统中常采用带工频或高频变压器的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这样确保了电网和光伏系统之间的电气隔离,从而提供人身保护并避免了光伏系统和地之间的漏电流。然而,若采用工频变压器,其体积大、重量重且价格昂贵;若采用高频变压器,功率变换电路将被分成数级,使得控制复杂化,同时还降低了系统的效率。

为了克服上述有变压器的隔离型并网系统的不足,对无变压器的非隔离型光伏并网系统进行了研究。但是,在无变压器的非隔离型光伏并网系统中,电网和光伏阵列之间存在电气连接,而且,由于光伏阵列和地之间存在寄生电容,会产生共模电流(即,漏电流),这样会增加电磁辐射和安全隐患。因此,应抑制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共模电流。

目前已提出了一些能有效抑制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共模电流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某个或某几个开关管的开关损耗较大和/或开关损耗分配不均的问题。

例如,德国艾思码太阳能(SMA)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一种H5拓扑结构的并网逆变器(参见香港专利No.HK1084248)。如图1所示,该并网逆变器由一个全桥电路和一个串联在输入直流电源正极与全桥电路之间的开关管V5构成,其中,全桥电路由开关管V1、V2、V3和V4构成,并且每个开关管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在电网电流正半周,三个开关管V5、V1和V4参与工作,其中,开关管V5和V4以高频PWM(脉冲宽度调制)方式工作,开关管V1以工频方式工作。在电网电流负半周,三个开关管V5、V3和V2参与工作,其中,开关管V5和V2以高频PWM方式工作,开关管V3以工频方式工作。可看出,在整个开关周期内,全桥电路与电源输入正极之间串联的开关管V5始终以高频PWM方式工作。与现有的其它抑制共模电流的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相比,该并网逆变器的效率高、开关损耗小,所用功率器件少,成本低。但是,该并网逆变器中的开关损耗分配不均,开关管V5的开关损耗占整个逆变器开关损耗的大部分,因此,相应地,开关管V5的使用寿命也比其它开关管的寿命短,损坏机率相对较高,从而降低并网逆变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以有效抑制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共模电流的产生,并提高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以上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全桥电路,其包括连接在输入直流电源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以及第六开关管,其中,第一桥臂包括三个串联的开关管,第一桥臂的交流输出节点为所述三个开关管中相邻两个开关管的串联连接点;第二桥臂包括两个串联的开关管,第二桥臂的交流输出节点为所述两个开关管的串联连接点;第六开关管连接在第一桥臂上除其交流输出节点之外的另一个串联连接点与第二桥臂的交流输出节点之间;所述每个开关管均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控制电路,其用于向全桥电路中的各开关管发送控制信号,以使得在电网电流正半周和负半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的上半臂和下半臂中的开关管轮流导通和截止,并且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上共有三个开关管导通的情况下,所述三个开关管按照从输入直流电源正极到负极的顺序依次工作于高频、工频和与前述高频同步的高频,第六开关管截止;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上共有两个开关管导通的情况下,所述两个开关管同步工作于高频,第六开关管与所述两个开关管互补导通。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向以高频方式工作的开关管发送的控制信号为高频SPWM调制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使第六开关管与以高频方式工作的开关管互补导通的控制信号为与所述高频SPWM调制控制信号互补的调制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向以工频方式工作的开关管发送的控制信号为正半周或负半周恒为高电平,而在另一半周恒为低电平的方波控制信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8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