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酯树脂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9299.7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4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薮内尚哉;山下博文;森田晃充;三轮安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碧化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20 | 分类号: | C08G63/20;C08G63/16;C09D167/02;C09J167/02;C08G18/42;C08G18/67;C08G63/91;C09D167/07;C08L75/06;C09D11/10;A61K8/85;A61Q1/04;A61Q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张志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酯树脂 及其 用途 | ||
1.一种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单体组合物的聚合得到的,所述单体组合物含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直链状二羧酸和/或二醇(I)10重量%~90重量%、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支链状二羧酸和/或二醇(II-1)5重量%~80重量%、和/或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II-2)2重量%~40重量%,
该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II-2)选自由具有3个以上官能团的多元醇、具有3个以上官能团的多元羧酸和具有3个以上官能团的羟基羧酸组成的组中,
该聚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500~5000且该聚酯树脂为非晶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其中,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直链状二羧酸和/或二醇(I)的一部分或全部为癸二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树脂,其中,该聚酯树脂是通过还含有0重量%~88重量%其他单体(III)的单体组合物的聚合得到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酯树脂,其中,其他单体(III)包括选自由琥珀酸、聚乙二醇、1,3-丙二醇和1,4-丁二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5.一种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其由单体组合物得到,所述单体组合物含有二羧酸单体、二醇单体和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c),
所述二羧酸单体含有选自由琥珀酸和癸二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二羧酸(a),
所述二醇单体含有1,4-丁二醇和/或1,3-丙二醇(b),
该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c)选自由具有3个以上官能团的多元醇、具有3个以上官能团的多元羧酸、具有3个以上官能团的羟基羧酸组成的组,
相对于全部树脂原料,所述单体组合物含有40重量%~95重量%的植物来源的原料,
该聚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为500~5000且该聚酯树脂为非晶质。
6.一种涂料组合物,其含有聚酯树脂(A)和固化剂(B),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树脂(A)为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聚酯树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含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C)。
8.一种胶粘剂组合物,其含有聚酯树脂(A)和固化剂(B),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树脂(A)为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聚酯树脂。
9.一种聚氨酯泡沫,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使含有聚酯树脂(A)和多异氰酸酯(B-1)的组合物发泡而得到的,所述聚酯树脂(A)为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聚酯树脂。
10.一种树脂颗粒,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将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涂料组合物悬浮聚合而得到的,该树脂颗粒的数均粒径为2μm~20μm。
11.一种化妆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颗粒。
12.一种消光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颗粒。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消光涂料组合物,其为水性涂料。
14.一种丙烯酰系单体,其是将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聚酯树脂的末端(甲基)丙烯酰基化得到的。
15.一种能量射线固化型涂料,其以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丙烯酰系单体作为一部分或全部。
16.一种具有末端异氰酸酯基的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聚酯树脂(A)与多异氰酸酯(B-1)的反应而得到的,所述聚酯树脂(A)为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聚酯树脂。
17.一种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胶粘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固化型树脂组合物。
18.一种具有末端羟基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聚酯树脂(A)与多异氰酸酯(B-1)的反应而得到的,所述聚酯树脂(A)为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聚酯树脂。
19.一种印刷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树脂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碧化学公司,未经日本碧化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929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