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0314.5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8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许家铭;李健铭;黄跃龙;陈荣源;谢清森;李佳霖;陈彦宏;林建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7/00 | 分类号: | F04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转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串联风扇组的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装置的数据处理量增加以及处理速度的提升,再辅以集成化工艺的普及,使得电子装置可容纳更多的电子元件,因而使电子装置的散热日益重要。目前主要的散热方式是利用风扇强制增加空气对流来抑制电子装置中温度的升高,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现行风扇常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是利用限制风扇转速的方式,使风扇可以在固定电压或宽电压下,得到特性上的提升,以保护原始的控制电路不被烧毁。而在风扇串联时,置于后端的风扇(出风口端的风扇)的转速会因前端的风扇带动而提高转速。然而,采用限制风扇转速的控制方式,在风扇串联时,会使得置于后端的风扇(出风口端的风扇)转速受到限制,使串联的风扇整体特性变差,无法达到较佳的散热能力。目前,市面上串联的风扇有的会解除置于后端的风扇上限速的控制,然此法会增加混料或生产上的困难,再者,因为使用者可能因会不知分辨串联风扇的前后而将风扇装反,使其无法达到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能够利用分段控制的方法,使风扇在不同操作区间或不同环境下,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而使串联风扇组发挥最大的效能,并且避免功率过高导致控制电路被烧毁,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依据控制因子,而可进行分段控制的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避免功率过高导致控制电路被烧毁。
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用以控制串联风扇组的运转。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得一控制因子;判断控制因子是否小于一第一阈值;若控制因子小于第一阈值,则执行一第一控制步骤;若控制因子大于第一阈值,则判断控制因子是否大于一第二阈值;若控制因子大于第二阈值,则执行一第二控制步骤;以及,若控制因子小于第二阈值,则执行一第三控制步骤。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串联风扇组具有一第一风扇及一第二风扇,且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于结构上串联连接。控制因子可为电压值、电流值或功率值。第一阈值及第二阈值可为电压值、电流值或功率值。第一阈值可为下限值,而第二阈值可为上限值。第一控制步骤为解除限制串联风扇组(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的转速,第一控制步骤可通过叶形设计,以使串联连接的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的控制因子在小于第一阈值时解除限速。第二控制步骤为限制串联风扇组的功率。第三控制步骤为限制串联风扇组的转速。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取得控制因子是藉由读取、量测或计算方式得到控制因子。其中,当控制因子为电压值或电流值时,控制因子可藉由读取或量测方式得到;当控制因子为功率值时,控制因子可藉由读取或量测电压值和/或电流值,再以计算电压值及电流值的乘积、或电压值与电阻值、或电流值与电阻值而得到。控制方法可以硬件或固件实现,其中硬件可以一逻辑电路实现。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是藉由依据控制因子而进行分段控制,藉由取得控制因子并与预设的第一阈值(下限值)及第二阈值(上限值)比较,以决定执行第一控制步骤、第二控制步骤或第三控制步骤。若取得的控制因子小于第一阈值(小于下限值),则执行第一控制步骤。若取得的控制因子大于第二阈值(大于上限值),则执行第二控制步骤。若取得的控制因子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介于下限值与上限值之间),则执行第三控制步骤。风扇在不同操作区间或不同环境下,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而使串联风扇组达到较佳的效能,并且避免功率过高导致控制电路被烧毁。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风扇转速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单一风扇于第三控制步骤时与原始单一风扇的风压-风量特性比较图。
图2B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串联风扇组于第一控制步骤时与原始串联风扇组的风压-风量特性比较图。
图2C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单一风扇于宽电压下,采取第二控制步骤时与原始单一风扇的风压-风量的特性与功率消耗比较图。
附图符号说明
1:控制模块 11:风扇控制单元
12:比较单元 13:讯号回授单元
14:驱动单元 2:串联风扇组
21:第一风扇 22:第二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03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