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树杆育根移植和大树枝育根育树苗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0604.X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2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黔平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树 杆育根 移植 树枝 育根育 树苗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树木培育的大树移植和培育树苗。
技术背景 目前对于树木的育苗都是一用种子播种育苗,二用树的枝条扦插育苗,三少部分用树根发芽育苗,这三种都是从树的发芽到长成大树,这其中树要长到地上高1.5米处,直径10厘米时,就是速生的杨树精心培育最快也要6年以上,而生长慢的树12年都达不到10厘米。现在的植树造林,都是移栽的小树,人们都知道栽树越小越易活,树越大越难成活,那些50年以上的大树或直径超过30厘米的大树更是移植成活率很低。
南京还有绿的品牌,林荫道的品牌。种树从孙中山开始有100年的历史,全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少有城市会有这么茂密、这么历史悠久的林荫道。(快报2011-4-2 A7 版 南京市委书记讲话)可是随着现代化的建设,几十年的大梧桐树在大批逐步减少。南京在2006年地铁2号线的建设中,多花费5000万,移走190棵50年以上的大梧桐树。三年后的今天,记者和专家调查发现,这些被移植的梧桐树,成活率只有百分之18,(南京快报2011-3-22封13、14记者报道)就这成活的百分之18的梧桐树,有的还生长的不良,不能保证一定能活。今年2011年初,南京的第十、第三号地铁线开工建设,又要移植大梧桐树,数量较多,工地刚一围挡,就把要移植的梧桐树所有的树枝锯掉,就剩光光的大树杆,也还和上次做法一样,这一次市民不放心,对建设方、园林方的移植树方案不认可,因为没有新的移栽大树的方法出台,原来的成活率又那么低,这大梧桐树也是生命,一旦失去,就永远不可挽回。南京的街道梧桐树是出名的,很多树都是有50多年以上的树龄,很多很多市民都是在梧桐树下长大的,从小到大在炎热的夏天行走在梧桐树下,感受着林荫的凉爽,这次因地铁建设,说没就没了,无怪市民不能接受,就因为移植梧桐树,地铁建设受影响,媒体的曝光,至到市政府出来表态,出台政策保树。
杨树因其生长快,能得到的经济效益高,回报快,是我国广大地区种植最多的树种,有时也常看到一片茂密的森林,转眼几天就变成平地,(可能经营者需要被砍伐了)也有铁路边、公路边成行的大树转眼就没了,路旁变空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移植大树和用大树枝育苗的方法,是针对枝条可以生根的树种,且无论这类的树有多大,凡是这些大树需要移植的,采用本发明的大树杆育根移植和大树枝育根育树苗的方法和装置,大树都能百分百移植成活,用大树枝育苗将树苗的树龄提早10年以上。
本发明是用这样的方法实施;是针对枝条可以生根育苗的树种而设置的,(列如;柳树、杨树、雪松、东青树、梧桐树、榕树、柏树等等)对需要移植的这类的大树,在这些大树移植前的一至二年,将它们树杆或树枝用泥土包裹起来,在树杆上离地面每隔50公分设置一副托盘2,小树两副,大树多至六副,在托盘的外边加上外包箍4,把肥沃的泥土5装满托盘上和包箍里,让泥土包着树杆,并保持泥土的湿润,让树杆得到生长的条件,从而长出根来,当树杆的根系多了,这时可挖树移植,移植时同时把包裹在树杆上的托盘、包箍和里面的泥土与根挖的泥土一起移植,大树栽好后,树根和树杆上的泥土一同浇水,用树杆上的根代替损失的地下树根,当移栽后地下的树根逐步长多了,树的枝叶茂盛了,树成活了,就分次每隔一定天数从上向下拆除托盘2和包箍3,并逐步把树杆上的根去掉,最后大树移栽成活并恢复原来的生长状况。对选中直径100--300MM的大树枝上固定两个托盘2,包上包箍3和底盘6,灌满湿润泥土,培育大树枝长根,当树枝根长多了,在春天将大树枝锯下,拆除底盘6、包箍3和托盘2,把泥土和泥土里的根一起栽到地下就是一棵大树,这就将树苗的培育提早了10年以上成材。
采用本发明方法,即把再大的树,树龄再长的树都可移植成活,大树枝育苗把树苗的培育提早了10年以上成材,这对于绿化或用材都将是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实施结构图。
图2是托盘结构图。
图3是包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黔平,未经王黔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06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程序和信息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再生砼墙梁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