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1472.2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7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梁振仪;庄政祥;陈俊健;白顺德;高山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0 | 分类号: | H01H13/10;H01H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薄型化键盘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不管是个人电脑(PC)还是笔记型电脑(Notebook)都已成为人们生活上及工作上不可缺少的电子设备,其中,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的键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参阅图1,其为现有键盘的单一按键结构的剖视图,该按键结构900包含一底板901、一键帽902、一位于底板901上的电路板903,以及设于底板901及键帽902之间的一弹性件904及两个支撑件905。当键帽902受使用者按压后,弹性件904会提供键帽902一弹性回复力,使键帽902可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
但是,在现有按键结构900中,两个支撑件905相互交错的设置于底板901及键帽902之间,当键帽902受按压而往靠近底板901的方向移动时,二支撑件905会需要较大的高度空间活动,因此也进一步限制了按键结构900整体的高度,并不利于薄型化键盘的应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整体高度的按键结构。
于是,本发明按键结构,其包含一底板、一设置于底板上的电路板、一弹性件、一按键帽及二支撑件。底板包括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凹孔;弹性件设置于电路板上,且位于底板的两第一凹孔之间;按键帽位于底板上方,且包括有两个间隔设于按键帽靠近于底板的一侧面的枢接部;两个支撑件的一端分别对应枢接按键帽的枢接部,另一端则枢接于底板,该多个支撑件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多个第一凹孔。因此,当按键帽受按压而往靠近底板的方向移动并触压弹性件时,各个支撑件至少部分位于其对应的第一凹孔中,使得按键帽可更靠近于底板,以更加地降低按键结构整体的高度,且弹性件会触发电路板产生对应信号。
进一步来说,每一支撑件具有一支撑板,以及分别位于支撑板两相反端的一第一支撑杆及一第二支撑杆,该多个第一支撑杆分别对应枢接于按键帽的枢接部。此外,底板还包括有两个由底面凹陷形成且相互间隔的凹槽,按键结构还包含两个可分别对应于该多个凹槽的贴合件,该多个第二支撑杆分别对应位于其邻近的底板的两个凹槽中,该两个贴合件贴附于该多个凹槽。如此,支撑件可通过其第一支撑杆的转动而带动按键帽相对于底板上下活动。
再者,按键帽还包括有两个间隔设于按键帽靠近于底板的一侧面的卡合座,且底板还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凹孔,该多个卡合座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底板的二第二凹孔,而当按键帽往靠近底板的方向移动,该多个卡合座会分别对应位于该多个第二凹孔中。进一步地,按键结构还包含一卡固于按键帽的两个卡合座的平衡件,用以在按键帽受到按压而往靠近底板的方向移动时,减少按键帽的倾度。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通过在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凹孔及第二凹孔,可使按键帽受按压而往靠近底板的方向移动时,支撑件可至少部分位于其对应的第一凹孔中,以及卡合座可分别对应位于底板的第二凹孔中,使得按键帽将可更靠近于底板,以达降低按键结构的整体高度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现有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按键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视图,其中按键帽是位于尚未被按压的位置;
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视图,其中按键帽是位于被按压的位置;
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图,其中按键帽是位于被按压的位置;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仰视图,其中按键帽是位于被按压的位置;
图7是说明本发明按键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及
图8是说明本发明按键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按键结构
1底板
10凹槽
11第一凹孔
12第二凹孔
2贴合件
3电路板
4弹性件
5按键帽
51枢接部
52卡合座
53枢接座
6平衡杆
7支撑件
70支撑板
71第一支撑杆
72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三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1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未金属硅化多晶硅熔丝
- 下一篇:显影装置、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