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体双向局部单向钢-混凝土板组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1780.5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聂建国;聂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0 | 分类号: | E04B5/10;E04B5/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双向 局部 单向 混凝土 组合 楼盖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大跨楼盖结构(15m≤跨度L≤70m),属于结构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建筑结构中,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梁型楼盖、钢筋混凝土井字型楼盖或单向支承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楼盖。但是,当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柱距显著增大或室内不允许设竖向支承构件时,这些楼盖结构形式在承载能力、抗震性能上已无法满足大跨结构发展的要求。已经发展的双向钢-叠合板混凝土组合楼盖已经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其节点数量较多,相应增加节点连接工作量,并且因十字形交叉节点偏多而导致用钢量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力高、结构高度低、十字形交叉节点少、用钢量小的整体双向局部单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通过增加次梁布置提高楼盖刚度,增大主梁区格跨度,节省用钢量,同时减少节点数量,方便钢结构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保证施工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整体双向局部单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由双向钢主梁1、单向钢次梁2、混凝土板3组成,并通过抗剪连接件4将所述各部分组合成整体;所述的双向钢主梁1采用工字形钢梁或箱形钢梁,位于楼盖的下层;所述单向钢次梁2采用工字型钢梁,按单向受力布置于主梁区格内;钢主梁1、钢次梁2交叉形成钢梁网格;所述混凝土板3支承于交叉钢梁的上翼缘并覆盖交叉钢梁间的区格。
所述的混凝土板3为现浇或预制叠合混凝土板,亦可是预应力板。
所述的双向钢主梁1对楼盖起到双向支承的作用,双向钢主梁区格间按单向板受力布置钢次梁2。
一种整体双向局部单向钢-混凝土板组合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1)在工厂加工制作钢主梁1、钢次梁2,并焊接抗剪连接件4;
(2)现场完成钢主梁之间、钢次梁与钢主梁之间的连接,钢主梁1、钢次梁2交叉形成钢梁网格;
(3)在钢梁网格安装就位之后安装混凝土板3,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则先以钢梁下翼缘作支撑,支模板,再浇注混凝土;或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则先吊装预制混凝土板至钢梁上翼缘,保证板内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5cm,在槽口处板端接缝处浇混凝土后浇带,或采用叠合板组合板,则先铺装预制板,再浇筑后浇层。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
同钢筋混凝土肋梁型楼盖、钢筋混凝土井字型楼盖相比,整体双向局部单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可以大大减轻结构自重,减小结构高度,利用钢梁支承模板,提高支模速度,减少模板用量和现场混凝土湿作业量,便于立体施工,缩短施工工期。同传统的单向支承钢-混凝土组合梁楼盖相比,可以大大降低结构高度,提高结构承载力及刚度。同已有的双向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相比,本发明可通过合理布置次梁,提高楼盖刚度,增加主梁区格跨度,减少主梁布置,减少十字形交叉节点数量,节省用钢量,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加快钢结构的施工速度,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整体双向局部单向钢-混凝土板组合楼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双向钢主梁;2-单向钢次梁;3-混凝土板;4-抗剪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整体双向局部单向钢-混凝土板组合楼盖由双向钢主梁1、单向钢次梁2、混凝土板3三部分组成,并通过抗剪连接件4将各部分组合成整体共同工作。双向钢主梁1可为工字形钢梁或箱形钢梁,位于楼盖的下层。双向钢主梁1之间以及与单向钢次梁2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方式,钢梁数量、截面尺寸和钢梁间距根据使用要求确定。抗剪连接件4可采用栓钉、槽钢等形式,是将钢梁与混凝土板连接在一起共同工作的部件。混凝土板3支承于交叉钢梁的上翼缘并覆盖交叉钢梁间的区格,为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板或叠合板,如需要可施加预应力,亦可是预应力板;若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则板内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5cm,通过混凝土后浇带连接,后浇带应保证槽口处混凝土的密实性;若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则应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防止收缩、温度裂缝,同时满足负弯矩区受力要求。若采用叠合板组合板,则先铺装预制板,再浇筑后浇层。
本发明的施工工序是:
(1)在工厂加工制作钢主梁1、钢次梁2,并焊接抗剪连接件4;
(2)现场完成钢主梁之间、钢次梁与钢主梁之间的连接,形成钢梁网格(钢主梁1、钢次梁2);
(3)在钢梁网格(钢主梁1、钢次梁2)安装就位之后安装混凝土板3。若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则先以钢梁下翼缘作支撑,支模板,再浇注混凝土;若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则先吊装预制混凝土板至钢梁上翼缘,保证板内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5cm,在槽口处板端接缝处浇混凝土后浇带,若采用叠合板组合板,则先铺装预制板,再浇筑后浇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17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万能钥匙单头葫芦锁
- 下一篇:一种玻化微珠/粉煤灰复合外墙外保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