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及气液两相流混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2127.0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5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谭民邦;周勇;何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22 | 分类号: | F28F9/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吴彦峰 |
地址: | 6414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翅式 换热器 两相 流均布 装置 混合 方法 | ||
1.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翅式换热器内部顺着流体流动的方向,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翅片流道Ⅰ区(8)、液体分配封条(7)、翅片流道Ⅱ区(9)、气体分配封条(6)、翅片流道Ⅲ区(10);所述翅片流道Ⅰ区(8)、翅片流道Ⅱ区(9)、翅片流道Ⅲ区(10)为内部设有换热翅片的流道,所述液体分配封条的长度、气体分配封条的长度和换热器的宽度一致;
所述液体分配封条和气体分配封条的结构为:包括流体分配封条(1),所述流体分配封条(1)的长度与换热器的宽度一致,沿所述流体分配封条(1)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条水平的流体槽道(4),所述流体槽道(4)贯通所述流体分配封条(1)的左右表面,所述流体槽道(4)在靠近下游翅片流道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流体槽道的流体分布槽(3),所述流体分布槽(3)和所述流体槽道(4)连通,所述流体分配封条(1)上设有流体槽道(5),所述流体槽道(5)与所述流体分布槽(3)在流体分配封条(1)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平行,所述流体槽道(5)为贯通所述流体分配封条(1)上下表面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分布槽(3)和所述流体槽道(5)的数量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分布槽(3)和流体槽道(5)位置对应,二者在同一条平行于所述流体分配封条(1)宽度的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槽道(4)的断面形状为方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分布槽(3)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槽道(5)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弧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配封条(7)内流体槽道(5)与翅片流道Ⅰ区(8)在翅片流道Ⅱ区(9)外连通,所述气体分配封条(6)内流体槽道(5)与翅片流道Ⅱ区(9)在翅片流道Ⅲ区(10)外连通。
8.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均布装置的气液两相流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待汇入的气液两相流体分离成液相流体、气相流体,所述液相流体进入液体分配封条(7),与来自翅片流道Ⅰ区(8)内部的流体在翅片流道Ⅱ区(9)中均匀混合;
待汇入的所述气相流体进入气体分配封条(6),与来自翅片流道Ⅱ区(9)的流体在翅片流道Ⅲ区(10)内均匀混合。
9.使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均布装置的气液两相流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待汇入的气液两相流体分离成液相流体、气相流体,所述液相流体进入液体分配封条(7),与来自翅片流道Ⅰ区(8)内部的流体在液体分配封条(7)内均匀混合,然后进入翅片流道Ⅱ区(9);
待汇入的气相流体进入气体分配封条(6),与来自翅片流道Ⅱ区(9)的流体在气体分配封条(6)均匀混合,然后进入翅片流道Ⅲ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21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比例式电压跟随器及采用该跟随器的恒流电源
- 下一篇:一种清蜡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