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套用于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的器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2309.8 | 申请日: | 201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6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范顺武;方向前;赵兴;赵凤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套 用于 后路 腰椎 椎体间 融合 手术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外科手术器械,涉及外科脊柱用手术器械,主要涉及一套用于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的器械。
背景技术
1、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不可替代的手术方法
自Cloward等1953年首次报道应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目前治疗各种退行性下腰椎疾患及腰椎手术后失败翻修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在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和增加植骨融合面积等方面已经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Lider Z等对55例PLIF术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后认为,PLIF术可以明显改善椎间隙高度和促进椎体间融合;而Kim KT等回顾性比较了腰椎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后认为,在椎间隙高度和脊柱正常曲度的维持、促进融合等方面椎体间融合明显优于后外侧融合。但是,随着椎体间融合病例的增多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人们意识到除了融合本身必须牺牲腰椎的运动节段以外,融合椎体邻近节段的退变问题等也极大地影响了融合术的远期疗效。Park P等回顾文献后发现,应用影像学判断,邻近节段有症状的退变发生率达5.2~18.5%。而Gillet P等认为,即使非常成功的脊柱融合术,10年后仍然有超过20%的患者因为邻近节段退变而需要接受再次手术治疗。他们认为邻近节段因椎体融合而遭受的异常载荷是导致其退变最重要原因。椎间盘置换、髓核置换、动态固定等技术保留了脊柱的运动单元,避免了手术区域邻近节段遭受异常载荷,从理论上降低了退变的发生率。然而,置换技术的适应证非常局限,仅仅适用于单节段、没有明显椎间隙狭窄、没有椎体不稳、没有关节突关节退变的患者。而对于椎管狭窄、脊柱不稳、既往有手术史的患者这些技术并不适用。而且,虽然这些技术从理论上降低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但是与融合术相比,其对脊柱远期的影响仍然不能确定。此外,假体移位率高、置换术后疼痛缓解是否长期有效、置换失败后的翻修等问题目前也还没有解决。动态固定在治疗脊柱不稳引起的腰腿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其不能有效控制轴向稳定性,存在关节突分离的潜在风险,因此并不适用于严重的脊柱不稳;而且动态固定不能实现减压的目的,不能应用于椎管狭窄的患者。
因此,对于腰椎严重节段不稳、Ⅱ度以上脊柱滑脱、严重椎管狭窄等患者,虽然存在着邻近节段退变等的风险,但椎体间融合术仍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不能为其他手术方法所替代。
2、微创技术是PLIF术的发展趋势
虽然椎体间融合术在治疗腰椎不稳、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但是传统开放椎间融合术采用后正中切口,需要剥离双侧椎旁软组织,切除棘突、椎板及其韧带,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剥离的骶棘肌术后通过疤痕相互愈合,破坏了其正常的生理特性,影响了躯干肌肉的强度,导致部分患者术后残留长期腰背部疼痛,这些疼痛的严重程度有时甚至可抵消融合术本身应有的临床疗效,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之为“融合病”。同时,软组织的广泛剥离也影响植骨融合区域的血液供应,延长了椎体间骨性融合的时间,降低了融合率。文献报道,微创手术融合时间较开放手术明显缩短。此外,传统手术通过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硬脊膜外大量疤痕组织形成和粘连容易导致医原性的椎管狭窄,而且对脊柱后柱结构的过多破坏使融合区域邻近椎体遭受异常载荷,增加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23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缩机非置于室外机的空调热水机分体方法
- 下一篇:磁流体散热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