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型导光板用组合物、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2527.1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4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洪承模;金基龙;金兑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90/06 | 分类号: | C08F290/06;C08G18/67;G02B6/00;G02F1/13357;F21S8/00;F21V8/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 |
地址: | 韩国全***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导光板 组合 背光 单元 以及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型导光板用组合物、含有用其形成的导光板的背光单元以及具备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形成厚膜的树脂型导光板用组合物、含有用其形成的导光板的背光单元以及具备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树脂型导光板用组合物能够以简单的固化方式形成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可适用于形成与基材的粘接力优异、收缩较小、能够进行局部亮度控制(LocalDimming)的模块式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由于体积小、重量轻以及低电耗等优点,不仅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以及监视器,还应用在TV、室外电子广告牌等众多领域。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以及背光单元(Backlight unit)。背光单元向液晶面板提供光源,使光透过液晶面板。此时液晶面板调节光透率以显示图像。背光单元根据光源的配置形态分为侧光式(Edgetype)和直下式(Direct type)。在侧光式中,光源设置在液晶面板的侧面,导光板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将从液晶面板侧面所提供的光导入到液晶面板的背面。与之不同,所述直下式是在液晶面板的背面具有多个光源,从多个光源发出的光被直接提供给液晶面板的背面。上述光源可使用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热阴极荧光灯(Hot CathodeFluorescent Lamp)、发光二极管(LED)等。其中发光二极管由于其耗电低、发光率高,最近其应用逐渐增加。
图1表示侧光式发光二极管的背光单元结构。当发光二极管应用于侧光式时,发光二极管30被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10,并被固定于导光板40-A的侧面上。导光板40-A通过将从多个发光二极管30入射的光进行多次全反射,使光在导光板40-A内持续前进,在导光板40-A的宽广区域上没有漏光地进行光分散,从而对液晶面板提供面光源。反射板20位于导光板40-A的背面,通过将透过导光板40-A背面的光向液晶面板方向反射,从而提高光的亮度。但是,这种侧光式结构,难以实施局部亮度控制,即,难以实施将不需要部分的灯进行部分关闭的技术。
与此相对,在直下式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印刷电路基板10以及反射板20的上面构成有发光二极管30,由于能够部分开/关发光二极管,因此能够进行局部亮度控制。但是,为了保证亮度的均一性,需要增加发光二极管30的数目,因此难以有效减少局部亮度控制的耗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提出的方案为如图3所示的能够进行局部亮度控制的模块式背光结构。图3所示的背光单元虽然为侧光式结构,但与直下式结构相同也在印刷电路基板10以及反射板20的上面规则地构成有发光二极管30,从而既减少了发光二极管30的个数,还能够不改变局部亮度控制的效果。不过,此时仍然需要导光板来分散从发光二极管生成的光但不向侧面漏光,但存在着在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基板上面无法安装导光板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形成厚膜的树脂型导光板用组合物、含有用其形成的导光板的背光单元以及具备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树脂型导光板用组合物能够通过简单地固化方式形成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可适用于与基材的粘接力优异且收缩小、能够进行局部亮度控制的模块式背光单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型导光板用组合物,其包括:
脲烷-(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其是将由二价多元醇和二价异氰酸酯反应制得的化合物与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反应而生成的;
含羟基或羧基的氢键缔合型(甲基)丙烯酸酯;
下述公式1的最大收缩率为15%以下的丙烯酸类单体;
光引发剂;
(公式1)
最大收缩率(%)=-2.58+3000×[所述丙烯酸类单体的(甲基)丙烯酸官能团数/所述丙烯酸类单体的分子量]。
上述脲烷-(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可以为2000~5000。
上述氢键缔合型(甲基)丙烯酸酯可用下述化学式2或3表示。
(化学式2)
(化学式3)
在化学式2和3中,R1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杂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苯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苯基或磷;R2为羟基或羧基;R3为氢或甲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2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点火锁钥匙
- 下一篇:一种高速公路用护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