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空间缩放预测的视频编解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2546.4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2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刚;王振宇;董胜富;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4N19/30 | 分类号: | H04N19/30;H04N19/51;H04N19/573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81 | 代理人: | 郭燕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空间 缩放 预测 视频 解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使用视频序列的空间缩放信息对当前帧进行预测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主流的基于块匹配混合编码框架的视频编解码标准,例如MPEG4,H.264/AVC,AVS等,在帧间预测中,从空间上主要考虑了图像块在二维平面中的运动,即横向和纵向的运动。通过基于块匹配的运动估计得到当前图像块的运动矢量,找出当前图像块在前一帧或多帧中,以及在后一帧中的对应块,用这些对应块对当前图像块进行预测,并将运动向量编入码流。此外,对运动向量同样进行了预测,即使用当前块周围一些块的运动矢量计算当前块的预测运动矢量,而仅将预测运动矢量和通过运动估计得到的实际运动矢量之差编入码流,大大节约了编码所需比特数。
在大部分视频序列中,图像内容都不是简单的在二维平面中运动,而是存在缩放现象。场景中的物体相对于拍摄镜头的距离发生变化,会引起物体的缩放;摄像机拉伸镜头会造成整个场景的缩放。因此,如果当前块和参考帧中对应块存在缩放关系,使用现有视频编码标准中的运动估计算法则得不到最佳匹配的块。而如果能利用视频序列中的缩放关系进行辅助预测,则能很好地提升编码质量。
经过对现有文献检索和调研发现,香港城市大学的Lai-Man Po等人于2010年发表的《Subsampled Block-Matching for Zoom Motion Compensated Prediction》即提出了利用缩放信息进行视频编码的方法。该论文中提出,利用原编解码标准中分像素预测所需的插值图像,来生成某些特定缩放比的参考帧。同时,使用多帧参考的参考帧索引来表示原多帧参考的参考帧和进行缩放之后的参考帧。该方法能提升编码性能,并能较为方便地整合到现有编解码框架中。但是由于该方法只能使用特定缩放比的参考帧,而实际应用中的视频缩放比是不确定的,因此该方法不能达到较高的编码质量提升。同时,由于编码需要生成较多的参考帧,因此使用到的参考帧索引值会比较大,影响了编码性能。
因此,本发明提出针对每一个宏块通过缩放预测,使用不同的缩放步长和缩放窗口生成不同的缩放参考帧的方法,使得对缩放的预测更加精确。同时,提出使用参考帧索引预测的方法来预测参考帧索引编号方式,减小了为表示参考帧索引需消耗的比特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视频序列的空间缩放信息辅助压缩的视频编解码方法,在不大幅增加解码复杂度的情况下,提高视频压缩的质量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视频编码方法,使运动估计在原始参考帧的不同缩放比的缩放参考帧上进行,以查找最佳匹配块。所述方法包括:在每一个图像帧中记录原始参考帧数目R、缩放层层数L和最小缩放步长S,缩放层层数及最小缩放步长可以人为设定或通过前面若干帧估计得到;所述原始参考帧即当前帧在原始视频序列中前后若干帧未经缩放的重建帧;所述图像帧中一个宏块的一个原始参考帧具有一组共L个相等缩放步长的包括所述原始参考帧在内的缩放参考帧组,所述缩放参考帧组的缩放步长以及缩放窗口通过缩放预测得到;不同宏块可以具有不同缩放步长及缩放窗口的缩放参考帧;所述宏块内的子块可以在所述原始参考帧的缩放参考帧组中进行运动估计,寻找最佳匹配块;所述宏块选择的参考帧的索引值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编号,编号的方法通过参考帧索引预测得出。
所述缩放参考帧组是由一系列根据原始参考帧使用不同缩放比进行双线性插值缩放变换得到的缩放参考帧组成,其中包含缩放比为1的缩放参考帧,即原始参考帧。这些缩放参考帧的缩放比从小到大排列,相邻缩放比之间具有相等的缩放步长。所述缩放步长以及缩放窗口由缩放预测得到。
所述缩放预测包括:将当前宏块左方、左上方、上方、右上方宏块中,可用宏块的缩放比平均值Z0作为当前宏块的缩放比预测值;所述可用宏块是指宏块存在,并且其缩放比也存在的宏块;根据Z0和1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当前帧缩放层层数L,通过表1查询缩放窗口设置。其中,当前帧缩放层层数L可表示为3n+k(n为自然数,k=1,2,3):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25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充气远程遥控式救生器
- 下一篇:铁路卧铺车水电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