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2633.X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3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邹斌;何鹏;张腊梅;蔡红军;芦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1S13/9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特征值 分析 极化 干涉 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属于遥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一种唯一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成像的遥感手段,在该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能将地物细致几何形状、结构、指向及物质组成与相干性、高程(海拔高度)等信息结合起来,极大提升了合成孔径雷达提取与分析地物特征的能力,在遥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新兴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研究分析将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为制定进一步的发展规划提供有效指导。因此利用合成孔径雷达进行城镇区域地物分析与评估具有较强应用价值与广泛应用前景。传统全极化及单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实现对一些基本地物的分类与识别,但无法解决较强自然地物杂波背景下人造目标的检测与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以解决传统全极化与单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无法实现较强自然地物杂波背景下人造目标的检测与识别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通过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采集图像获得待处理的图像数据,根据图像数据格式读入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数据;
步骤二:图像预处理:对步骤一读入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进行滤波、配准预处理,得到极化散射矢量;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极化散射矢量计算简化极化干涉相干矩阵的特征值及Jordan标准型,计算基于特征值分析的相干系数,对城镇区域三种不同地物特征值及相干系数统计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三A:简化极化干涉相干矩阵的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26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