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3123.4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2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程洁羚;赵敏杰;嵇燕;徐光;姚怡婷;周鼎;王占勇;张英强;吴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D7/12 | 分类号: | C09D7/12;C09D5/00;C08G18/67;C04B41/83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涂层 牢度 增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增强陶瓷釉面与示温涂层材料结合的牢固程度的弹性牢度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诸多示温涂层材料,感温变色效果良好。但其和陶瓷表面尤其是陶瓷釉面层之间的结合力很小(画圈法测得的附着力为5级),使得在陶瓷釉面层上使用存在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
本发明目的之二提供上述的一种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其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算如下:
水性弹性树脂 40-60%
稀释剂 60-40%
所述水性弹性树脂为水性聚氨酯乳液,其原料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如下:
醚N220 20%
丙三醇 6%
二羟甲基丙酸 3%
甲苯二异氰酸酯 30%
辛酸亚锡 0.1%
羟基丙烯酸酯 0.9%
三乙胺 1%
冰水 37%
乙二胺 2%;
所述稀释剂为水、甲苯、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中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的混合。
上面所述的一种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将重量百分含量为20的聚醚N220与重量百分含量为6的丙三醇在140℃,720mmHg真空度下搅拌混合脱水1小时,然后通氮气下加入重量百分含量为3的二羟甲基丙酸, 控制搅拌转速为200~300r/min进行搅拌30分钟,降温至40℃,加入重量百分含量为30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及重量百分含量为0.1的辛酸亚锡,恒温85℃反应2小时, 加入重量百分含量为0.9的羟基丙烯酸酯80℃下继续反应1小时,然后降温至50℃加入重量百分含量为1的三乙胺, 60℃下保温40分钟,降温至10℃以下,将以上体系倒入重量百分含量为37的冰水中控制转速为1000~5000r/min进行高速分散乳化30分钟,其间加入重量百分含量为2的乙二胺,得水性聚氨酯乳液;
(2)、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的制备
取重量百分含量为40-60%的上述聚氨酯乳液,加入重量百分含量为60-40%的水、甲苯、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中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的混合,再搅拌15分钟以使混合涂层均匀备用,得本发明的一种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
本发明的所述的一种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的应用,即将其与市售的示温变色涂料按重量百分比配比计算,即一种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市售的示温变色涂料为5~25%:75—95%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即可涂层用。同时本发明的一种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可推广用于提升示温变色涂层在塑料、橡胶、皮革、织物、玻璃材料表面上表面层结合力。
本发明的有益成果
本发明的陶瓷示温变色涂层增强剂符合环保要求,性能优异,使市售的示温变色陶瓷墨在陶瓷表面的附着力从5级提升至1级,使得其在陶瓷釉面的附着力从5级提升至2级,效果显著。并可广泛提升示温变色涂层在塑料、橡胶、皮革、织物、玻璃材料表面上表面层结合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是如何实现的:
本发明所用的所有原料均为分析纯、由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漆膜附着力采用漆膜附着力试验仪(手动)画圈法测量,以圆滚线划痕范围内的漆膜完整程度,按七个等级评价漆膜对底材粘结的牢固,所用的漆膜附着力试验仪,型号QFD,上海荣计达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实施例1
一种陶瓷示温涂层用牢度增强剂,其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算如下:
水性弹性树脂 40%
稀释剂 60%
所述水性弹性树脂为水性聚氨酯乳液,其原料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如下:
醚N220 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31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