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氟橡胶复合密封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3455.2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6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唐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干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8/18;C09D127/12;C09D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氟橡胶 复合 密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金属与氟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在高温及化学介质环境下作密封垫的金属氟橡胶复合密封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氟橡胶由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在汽车加热/冷却系统、燃油/排气净化系统、发动机/传动系统等广泛使用,通常是以氟橡胶密封垫、密封圈、氟橡胶管等制件形态提供。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和发动机向小型化发展,内燃机的工作温度越来越高;同时为应对石油逐步枯竭引起的全球能源危机,生物汽/柴油被加入汽车燃油中,传统的汽缸垫密封材料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国外从上世纪末已开始使用金属氟橡胶复合密封板作高级轿车、载重卡车、摩托车等要求较高的内燃机的汽缸垫材料,国内从本世纪初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有相关的文献报道和公开的发明专利。南昌大学刘杰2007年的硕士论文《内燃机用新型氟橡胶涂层金属密封垫片的研究》、华东理工大学钱寅国2009年的硕士论文《金属涂覆氟橡胶密封板材的研制》等文章,详细介绍了氟橡胶涂料的制备、硫化剂的选择、影响氟橡胶涂层性能的各种因素以及制得的金属氟橡胶复合板在汽车发动机上的使用情况。舟山市海山密封材料有限公司施中堂的专利《金属薄板涂覆橡胶的密封和减震消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0410052794.2.),涉及一种金属薄板涂覆的橡胶密封和减震消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包括金属薄板,涂覆金属薄板的涂覆层,它由橡胶、填料和配合剂组成,弥补了其它非金属材料的耐温性、抗疲劳性和蠕变性的不足和石棉基密封材料对人体的有害问题。南昌大学邱祖民等的专利《内燃机用新型氟橡胶涂层金属密封垫片的制备工艺》(CN200710105734.6.),涉及一种内燃机用新型氟橡胶涂层金属密封垫片的制备工艺,它的优点是可采用喷涂和丝网印刷两种工艺氟橡胶进行施工及不需底涂。
上述相关文献及专利报道的金属氟橡胶复合板具有耐高温、耐燃油、耐老化、密封等性能,通过底涂或在氟橡胶涂料配方设计中加入偶联剂等方法使得氟橡胶涂层对金属板有较好的附着力,但都存在附着力不够、氟橡胶涂层在高温条件下被压溃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氟橡胶涂层在高温、燃油、紧压条件下容易被压溃而失去密封效果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品抗压溃、附着力强、密封效果优异的金属氟橡胶复合密封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金属氟橡胶复合密封板的制备方法,是在表面清洗干净的金属板上依次涂覆增粘促进剂、氟橡胶底层涂料、氟橡胶面层涂料,经185~250℃高温硫化1~3小时得产品,其特点是其中所述氟橡胶底层涂料由26型氟橡胶生胶100份(重量份,以下同)、气相法白炭黑1~6份、炭黑15~40份、氧化镁2-15份、氢氧化钙0~10份、硬脂酸锌0.4~2.0份,在开炼机上/密炼机内混炼均匀后,加入混炼胶重量份数2~4倍的混合溶剂、充分溶解后过滤后制得,使用时,加入2~6份的双酚AF硫化剂。
上述方案中,所述氟橡胶底层涂料中的26型氟橡胶生胶的门尼粘度较好为35~60万。
上述方案中所述氟橡胶底层涂料中的白炭黑是抗沉降剂,是比表面积为150~400m2/g的气相法白炭黑。
上述方案中所述氟橡胶底层涂料中的炭黑为补强剂,是平均粒径50~80um、比表面积为80~150m2/g的半补强炭黑。
上述方案中所述氟橡胶底层涂料中的氧化镁、氢氧化钙为吸酸剂,其平均粒径为0.5~5.5um。
上述方案中所述氟橡胶底层涂料中的混合溶剂由乙酸乙酯与乙酸丁酯按1∶0.5~1.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氟橡胶底层涂料中的白炭黑较好是比表面积为300~380m2/g的气相法白炭黑。
上述方案中所述氧化镁较好是5~10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氟橡胶涂层硫化温度较好是220℃~240℃,硫化时间较好是1.5~2.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干,未经唐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34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大幅面显示触点融合交互系统
- 下一篇:移动终端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