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管隧道桩基础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3569.7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5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32 | 分类号: | E02D27/32;E02D27/12;E02D27/14;E02D27/16;E02D29/063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桩基础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沉管隧道桩基础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隧道建设时,一方面,要求增加所建隧道的车道数量;另一方面,隧道可建线位处,受隧道车道标高与道路连接坡标高的限制,采用沉管法修建隧道的优势凸显。沉管法隧道底部的基础工程非常重要,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沉管法隧道的投资、防水、变形、后期不均匀沉降等等。现有技术中,沉管法隧道底部常用的基础处理方法通常有刮铺法、喷砂法、灌砂法、囊袋法、注浆法等等。但是,在含砂量高,地质条件很差的江河、海底开挖沟槽时,存在水底土体稳定、淤积浮泥或底沙回淤等问题。据相关资料统计,采用桩基础处理较为理想。桩基础(含碎石桩)约占沉管法隧道总量的13%左右。
根据已有的资料和工程实践可知道,在软土地区建造的沉管隧道,采用桩基础可有效控制隧道的总沉降量和隧道后期的不均匀沉降。但是,沉管隧道采用桩基础形式作为基础工程目前还存在不少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现有的沉管隧道桩基础采用单根桩桩顶标高调整的技术。单根桩桩顶标高调整的技术要求高,往往出现各根桩桩顶标高不一,这样各根桩各自所承受的压力不均匀。单根桩桩顶标高调整,处理时间过长,因此占用航道时间也长。大断面沉管隧道中心区域下部的桩顶标高调整时,需从水下引出大量的注浆管,每根注浆管与可调式桩顶的连接需由潜水员完成,很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沉管隧道桩基础的施工方法,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施工方法中,所建造的沉管隧道桩基础包括多个集束型桩基础,并且在建造施工过程中,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标高可以方便地调整,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标高可以方便地达到设计标高,解决单根桩桩顶标高调整存在的各根桩桩顶标高不一、占用航道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一种沉管隧道桩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每个集束型桩基础的施工,所述每个集束型桩基础的施工包括以下工序:
a)打定位桩,使所述定位桩的顶面的标高高于施工时的水面标高;
b)打多根基桩,使所述基桩的顶面的标高低于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设计标高;
c)取预制的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包括周侧板、顶板、顶板通孔、吊装部,所述周侧板的内部可容纳所述多根基桩,所述顶板盖住所述周侧板的顶部开口并与所述周侧板成一体结构,所述顶板通孔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通孔连通所述周侧板的内部和外部,所述吊装部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高度值小于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设计标高值;
通过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吊装部吊起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通过所述顶板通孔将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套在所述定位桩上,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盖住所述多根基桩,使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底面标高低于所述多根基桩的设计标高,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顶面标高低于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设计标高;
d)围绕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堆积碎石形成碎石堆;
e)拔除所述定位桩;
f)通过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吊装部吊起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提升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使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顶面标高达到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设计标高;
g)通过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顶板通孔向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内注入水泥混凝土;
h)刮平高出所述顶板通孔的水泥混凝土。
在本发明中,基准面是建造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水底地面。所述定位桩的顶面的标高是所述定位桩的顶面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基桩的顶面的标高是所述基桩的顶面的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高度值是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底面与顶面之间的距离值;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设计标高值是设计中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顶面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值。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顶面标高是指所述用于集束型桩基础的桩帽的顶面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标高是指所述沉管隧道桩基础的顶面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3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