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4110.9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1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付航;秦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6 | 分类号: | H04L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张驰;宋志强 |
地址: | 4011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道 质量 指示 cqi 调整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TD-HSDPA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CQI)是用户设备(UE)上报给基站(NodeB)的一个重要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当前信道质量。当UE反馈的CQI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当前信道质量时,即CQI的准确性较高时,能够保证较小的误块率(BLER)和较大的系统吞吐量等系统性能。
目前,UE通过测量P-CCPCH的RSCP/ISCP来进行信道估计,根据估计结果,UE按照已知的HS-PDSCH资源分配状态选取合适的CQI,通过上行控制信道(HS-SICH)将选取的CQI反馈给NodeB。
根据当前协议,CQI的取值从1到63,每一个CQI取值对应不同的数据块大小,UE根据自身的能力等级选取初始CQI值,然后NodeB根据实际误块率采用预定的修正步长(StepSize)对CQI值进行修正,以适应无线环境的变化。
具体地,NodeB在收到UE发送的CQI,且初始BLER被更新后,采用固定的StepSize更新CQI偏差(CQIoffset),并用更新后的CQIoffset对UE反馈的CQI进行补偿。NodeB根据补偿后的CQI推荐的调制格式(RMF)和传输块大小(RTBS),决定下一次的传输格式和传输块大小。
其中,CQIoffset按照下面的方式进行更新:
当初始BLER<目标BLER×10-Δ/10时:
CQIoffset(n)=CQIoffset(n-1)+StepSize
当初始BLER>目标BLER×10-Δ/10时:
CQIoffset(n)=CQIoffset(n-1)-StepSize
其他情况下:
CQIoffset(n)=CQIoffset(n-1)
可见,现有的CQI调整方法存在如下的缺陷:CQIoffset的修正步长(StepSize)为常量,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性,固定的修正步长无法真实地反映信道状态,因此造成CQI的准确性较低,误块率和系统吞吐量等系统性能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以便使得调整后的CQI能够准确地反映信道质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站NodeB确定无线环境参数;
NodeB根据所述无线环境参数确定环境校正因子;
NodeB根据所述环境校正因子对UE上报的CQI进行调整。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调整装置,位于NodeB中,该装置包括环境参数确定模块、环境校正因子确定模块和调整模块;
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无线环境参数;
所述环境校正因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线环境参数确定环境校正因子;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校正因子对UE上报的CQI进行调整。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调整系统,该系统包括NodeB和UE;
所述UE,用于向所述NodeB上报CQI;
所述NodeB,用于根据无线环境参数确定CQI的环境校正因子,根据所述环境校正因子对所述UE上报的CQI进行调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通过根据无线环境参数确定CQI的环境校正因子,可以根据UE的无线环境变化情况利用环境校正因子对CQI的修正步长进行调整,使得对CQI的修正速度能够适应UE无线环境的变化,从而使得调整后的CQI能够准确地反映信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CQI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NodeB根据无线环境和覆盖类型动态调整CQI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信道质量指示CQI的调整装置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信道质量指示CQI的调整系统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4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