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和贡椿组织培养繁殖种苗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04162.6 申请日: 2011-04-26
公开(公告)号: CN102138532A 公开(公告)日: 2011-08-03
发明(设计)人: 马宗新 申请(专利权)人: 马宗新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36065 安徽***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太和 组织培养 繁殖 种苗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确切的说是用香椿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叶片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以及组织培养所用的营养物质—培养基组成。

背景技术

香椿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me.]楝科香椿属,多年生落叶大乔木,别名红椿、香椿树、香椿芽等,古时亦称  熏、杶,原产于我国中部。人们通常采其嫩茎叶进食,即俗称的香椿芽。香椿芽是我国传统的木本蔬菜,芽质脆、多汁、无渣、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雄居群蔬之冠(李秀信,2001)。我国对香椿大规模栽培开发较迟,直到 1970 年,山东、安徽等地才相继大面积栽培,从而开始了香椿菜用林的开发利用。80 年代,山东率先实行香椿矮化密植栽培,使它 成为单一的木本蔬菜,大大提高了香椿的产量。随着近年来温室、大棚等保护地 设施的广泛利用,香椿芽周年栽培技术日渐成熟。香椿芽的周年化供应,特别是在春节、元旦前上市, 使栽培的经济效益激增,香椿的生产也由零星栽植发展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吴国良,1999;宋元林,2000)。

太和贡椿系安徽著名特产。产于太和县。该县香椿资源丰富,相传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芽头鲜嫩、色泽油光、肉质肥厚、清脆无渣、香气浓郁,且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铁、钙、钾等常量元素,是一种极富特色的食用佳品。“太和香椿”计有9个品种,其中以黑油椿、红油椿、青油椿3个品种为优,而黑油椿最佳,为重点发展品种,约占总面积的40%。经腌制后,原头不散,香气如故,食之无渣,经久不变质。产品芽头鲜嫩、色泽油光、肉质肥厚、清脆无渣、香气浓郁,且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铁、钙、钾等常量元素,经腌制后,原头不散,香气如故,食之无渣,经久不变质。畅销国内,远销东南亚一带。

香椿是我国特产,目前国内出口产地仅安徽省太和一地。我国的香椿市场是面积小,产量低,价格高,人民 喜食,市场紧缺。在传统栽培方法中香椿主要以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由于香椿的种子常因感病而降低萌发率,种子采集困难,种源较少。种子播种后代分离较大。无法保存优良种性。分株繁殖速率很低。由于资源有限,通过扦插繁殖埋根等方法繁殖系数低很难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其发展规模因而受到限制,扦插繁殖方法只适用于少数品种。短期内无法获得大量种苗。分株繁殖只适用于零星栽植,不适用于大面积栽培用苗。因此采用组培技术,快繁名贵优良品种,以适应大棚或温室栽培,实现良种规模化生产,是解决种苗退化,提高产量和品质,加快香椿应用的有效途径。组织培养方法具有繁殖速度快,可周年生产,做到生产周年化和标准化。保持优良的种性,可有效的解决繁殖作物种性退化的问题。加速优良种苗的产业化发展。组培技术在多种作物上成功实现工厂化育苗,如桉树、香蕉苗、甘蔗苗。采用组培方式繁殖香椿是完全可行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宗新,未经马宗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41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