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速度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4214.X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6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杨亚军;黄意隆;卢为明;余德明;何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00 | 分类号: | B66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逸良 |
地址: | 20161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速度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梯速度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在运转过程中,会由于滑移而引起停层不准,需要通过微速运转来修正。这对电梯的运转效率造成了很大影响。电梯的运转效率与电梯速度曲线的设计息息相关,电梯的速度曲线直接关系到舒适度,不好的速度曲线设计会造成电梯运转效率的下降和乘客的不适。
一般来说,电梯速度曲线包括加加速区、匀加速区、减加速区、恒速区、加减速区、匀减速区和减减速区,其中加加速区、减加速区、加减速区和减减速区是其中必备的几个区段。电梯的停层不准主要是由于前面各区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滑移造成最后一个区段减减速区的理论剩余距离与实际剩余距离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电梯直接停靠,就需要对最后一个区段的速度进行补偿。
因此有必要对电梯速度曲线的设计进行研究,使得电梯能直接停靠,即直接由高速减速到零,不需要通过微速运转来修正由于滑移引起的停层不准;还不能影响人体的舒适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梯速度补偿方法,能够实现电梯直接停靠并提高电梯的舒适度。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速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梯在进入减减速区前按照预定的速度曲线运行,不进行速度补偿,电梯进入减减速区后对电梯速度进行补偿,首先由电梯现有的位置校正装置来获得电梯在进入设定的减减速区时距离终点的实际剩余距离,然后求得实际剩余距离与理论剩余距离的偏差距离,将补偿走行的过程分为加加速、减加速、加减速、减减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运行时间分别为减减速区预定的运行时间t剩的1/4,由公式求得需补偿的速度的最大值Δvmax,再由公式求得需补偿的加速度的最大值Δamax,进而由公式求得各个阶段的需补偿的加加速度,最后由所求得的各阶段的加加速度及运行时间求出以上各阶段需补偿的速度。
使用上述方法对电梯减减速区的速度进行补偿,可以实现电梯的直接停靠,提高电梯运行效率;还能使电梯速度平滑过渡,提高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梯运行示意图。
图2为各段速度生成图。
图3为切换点之后的速度生成图。
图2中:a′表示加加速度,a11′表示①区加加速度,a13′表示③区加加速度,a31′表示⑤区加加速度,a33′表示⑦区加加速度;a表示加速度,a11,a12,a13,a31,a32,a33分别表示①、②、③、⑤、⑥、⑦区的加速度。
图3中:Δv:因偏差距离ΔS剩而需补偿的偏差速度,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偏差距离ΔS剩;V*:补偿后的速度;v:原定速度;Δa:因偏差距离ΔS剩而需补偿的加速度;a1:补偿后的加速度;a:原定的加速度;Δa′:因偏差距离ΔS剩而需补偿的加加速度;a1′:补偿后的加加速度;a′:原定的加加速度;t:从速度曲线运行开始的计时;t’:从切换点P开始的计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42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