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用套筒及其使用的反作用力承接用垫圈以及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4881.8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3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宫田胜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尼泰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5B23/00 | 分类号: | B25B23/00;F16B43/00;B25B13/00;B25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套筒 及其 使用 反作用力 承接 垫圈 以及 结构 | ||
1.一种连接用套筒,其为螺母连接用套筒,具有:内套筒部分,其具有与螺母或螺栓头卡合的卡合机构;外套筒部分,其与具有外缘部的垫圈卡合,该外缘部具有卡合齿且所述外缘部的表面形成为越到外缘侧越接近底面侧的锥面;所述内套筒部分与所述外套筒部分通过连动且能够朝相反方向相对旋转的机构而相互连结,所述连接用套筒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套筒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垫圈的卡合齿卡合的卡合爪,并且该卡合爪的下端面由越到内径侧越接近基端侧的锥面形成。
2.一种反作用力承接用垫圈,其在通过螺母连接用套筒进行连接时,以与螺母或螺栓头邻接的方式配置在螺栓轴部上,并且承接使螺母或螺栓头旋转时产生的旋转方向上的反作用力,其中,所述螺母连接用套筒具有:内套筒部分,其具有与螺母或螺栓头卡合的卡合机构;外套筒部分,其与垫圈卡合,所述内套筒部分与所述外套筒部分通过连动且能够朝相反方向相对旋转的机构而相互连结,所述反作用力承接用垫圈的特征在于,
俯视时,在中央部形成有使螺栓轴部贯通的孔,并且,外缘部相比所述螺母或螺栓头的外缘朝外径侧突出且该外缘部具有卡合齿,
所述垫圈的外缘部的表面形成为越到外缘侧越接近底面侧的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作用力承接用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齿的外周形状由如下形状构成,即俯视时,假想基准圆以垫圈的中心点为圆心,以该假想基准圆为中心在径向上构成凹状的部分与构成凸状的部分,沿该基准圆交替排列而形成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反作用力承接用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的构成凸状的部分的表面,由在旋转方向上该构成凸状的部分的旋转方向后端部位的厚度大于旋转方向前端部位的厚度的锥面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作用力承接用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的底面形成为从中心侧越到外径侧的部位越向与套筒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拱形。
6.一种连接结构,在通过螺栓与螺母对被连接物之间进行连接时,将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配置在所述被连接物与所述螺栓的螺栓头和螺母中的成为旋转侧的螺栓头或螺母之间,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用套筒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连接物与所述螺栓的螺栓头和螺母中的成为不旋转侧的螺栓头或螺母之间,配置有止转垫圈,
至少对所述止转垫圈的与所述被连接物的表面接触的一侧的面实施了摩擦系数增加处理。
7.一种连接结构,在通过螺栓与螺母对被连接物之间进行连接时,将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配置在所述被连接物与所述螺栓的螺栓头和螺母中的成为旋转侧的螺母之间,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用套筒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螺栓头的与所述被连接物的表面接触的面实施了摩擦系数增加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系数增加处理是在所述表面形成凹凸来增大摩擦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系数增加处理如下实现,即,使与被连接物的表面相接触的面,由在中心部离开被连接物的表面且越到外缘侧越接近被连接物表面的弯曲成拱形的面构成。
10.一种连接结构,在通过螺栓与螺母对被连接物之间进行连接时,将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配置在所述被连接物与所述螺栓的螺栓头和螺母中的成为旋转侧的螺栓头或螺母之间,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用套筒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连接物与所述螺栓的螺栓头和螺母中的成为不旋转侧的螺栓头或螺母之间配置有在厚度方向上成对的垫圈,该垫圈相互接触并在该相互接触的面上形成有朝共转方向彼此不旋转的卡止面。
11.一种连接结构,在通过螺栓与螺母对被连接物之间进行连接时,将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配置在所述被连接物与所述螺栓的螺栓头和螺母中的成为旋转侧的螺栓头或螺母之间,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用套筒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螺母的螺纹部与螺栓的螺纹部中的至少一方实施了摩擦系数降低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尼泰特株式会社,未经阿尼泰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48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
- 下一篇:管理分布式基站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