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硅化物桥连测试结构、形成方法和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5087.5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44 | 分类号: | H01L23/544;G01R3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牛峥;王丽琴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硅 化物桥连 测试 结构 形成 方法 | ||
1.一种金属硅化物桥连测试结构,该结构包括:
位于半导体衬底内的第一、二、三、四有源区,所述第一、二、三、四有源区均以隔离区彼此相隔、
位于半导体衬底之上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与所述第一、二、三、四有源区均存在重叠部分、
位于半导体衬底之上、且分别位于栅极结构前、后、左、右侧的第一、二、三、四侧壁层,每相邻侧壁层均未相连、
覆盖在所述第一、二、三、四有源区之上的金属硅化物,以及覆盖在所述栅极结构之上的金属硅化物、
分别与所述第一、二、三、四有源区的金属硅化物相连的第一、二、三、四金属线,所述第一、二、三、四金属线末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二、三、四衬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极以及栅极下方的栅氧化层。
3.一种金属硅化物桥连测试结构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内定义第一、二、三、四有源区和隔离区,所述第一、二、三、四有源区均以所述隔离区彼此相隔;
在半导体衬底之上形成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与所述第一、二、三、四有源区均存在重叠部分;
在半导体衬底之上形成第一、二、三、四侧壁层,所述第一、二、三、四侧壁层分别位于所述栅极结构前、后、左、右侧,并对第一、二、三、四侧壁层进行刻蚀,使得每相邻侧壁层均未相连;
形成金属硅化物,所述金属硅化物覆盖在所述第一、二、三、四有源区之上,以及覆盖在所述栅极结构之上;
分别在所述第一、二、三、四有源区的金属硅化物之上连接第一、二、三、四金属线,所述第一、二、三、四金属线末端分别连接第一、二、三、四衬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之上形成栅氧化层;
在所述栅氧化层之上形成栅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硅化物的形成方法包括:
沉积金属;
进行快速退火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积的金属为镍Ni、钛Ti或者钴Co;
所述金属硅化物为镍基硅化物、钛基硅化物或钴基硅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三、四侧壁层包括:二氧化硅和氮化硅;
所述对第一、二、三、四侧壁层进行刻蚀的方法包括:采用氢氟酸HF对二氧化硅进行刻蚀,采用磷酸H3PO4对氮化硅进行刻蚀。
8.一种金属硅化物桥连测试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硅化物桥连测试结构,该方法包括:依次在每相邻的两个衬垫之间施加电压,如果所述两个相邻衬垫之间的电流值大于0,则判定所述两个相邻衬垫之间的侧壁层之上存在金属硅化物;如果所述两个相邻衬垫之间的电流值等于0,则判定所述两个相邻衬垫之间的侧壁层之上不存在金属硅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50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检测未成洞早期龋损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边框胀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