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记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5550.6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3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盐川淳司;冈本宏夫;渡边光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H04N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2002-142185号公报(专利文献1)。该公报中记载如下:
“(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子相机装置和文件管理方法,在与基于DCF规格的现有的文件管理结构维持兼容性的基础上,用户能够命名任意的文件名和目录名,能够有效地提高文件管理中的用户的便利性。
(解决方法)提供一种电子相机装置,以遵循DCF规格的文件管理结构,将图像数据记录到与该电子相机装置以可传送数据的方式连接的设备的记录介质中,对于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目录,以DCF规格没有规定的形式的虚拟目录名作为记录名称,并生成用于使该虚拟目录名和与其对应的遵循DCF规格的目录的名称对应起来的虚拟目录管理用文件,将其记录到记录介质中,通过虚拟目录管理用文件对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图像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参照摘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21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1为管理静态图像的结构例,但作为虚拟目录内的管理数据,没有记录便于用户阅览虚拟目录的信息。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合管理静态图像的记录方法。例如,作为静态图像的管理方法,提供在将多个静态图像分成文件夹进行管理的情况下适用的记录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目的,使用发明的技术范围记载的方法。
即,本发明的记录方法,记录静止图像数据和管理该静止图像数据的管理信息,其中,上述管理信息,包含将上述静止图像数据按分类单位分类的信息,并且包含按上述分类单位分类的静止图像数据的最初的拍摄日期和最后的拍摄日期。
本发明的一种记录静止图像数据和该静止图像数据的管理信息的记录方法,包括:记录上述静止图像数据的步骤;和记录上述管理信息的步骤,上述管理信息包含:用于将上述静止图像数据分类成规定的单位的分类信息;分类成上述规定的单位的静止图像数据的最初的拍摄时间信息;和分类成上述规定的单位的静止图像数据的最后的拍摄时间信息。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便于按用途管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的记录方法。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能够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中AV流的管理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现有示例的AV流的管理状态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的框图。
图4是原始整合信息的显示输出例。
图5是作为用户定义整合信息的播放列表的一览的显示输出例。
图6是用户定义整合信息的第一显示输出例。
图7是用户定义整合信息的第二显示输出例。
图8是表示各原始整合信息、播放列表整合信息、用户定义整合信息以及播放列表信息、节目信息、AV流(节目)等的文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表示各原始整合信息的管理表结构的一例。
图10表示播放列表管理信息的结构和管理表结构的一例。
图11表示原始节目管理信息的结构和管理表的一例。
图12表示用户定义节目信息的结构和管理表的一例。
图13表示用户定义整合管理信息的结构和管理表的一例。
图14表示AV流文件的包结构。
图15表示AV流文件的分割时的处理。
图16表示缩略图管理信息。
图17表示将缩略图整合的管理信息的结构和管理表。
图18表示图8的命名流ProgramInfo824的内容。
图19表示ACU信息1900的详细内容。
图20表示记录的节目附带信息的结构。
图21表示静态图像的记录结构。
图22表示用于将记录的静态图像按文件夹划分的文件结构。
图23表示用于将记录的静态图像按文件夹划分的文件夹管理整合信息的一例。
图24表示将记录的静态图像按文件夹划分的文件夹管理整合信息的详细内容的一例。
图25表示将记录的静态图像按文件夹划分的每个文件夹的管理信息的详细内容的一例。
图26是进行静态图像记录再现的相机的系统框图。
图27是静态图像记录再现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28是分成文件夹的静态图像管理信息和静态图像的显示输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55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纯晶相纳米磷酸铁锂粒子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