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线卡接头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5863.1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2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周秉玉;童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4 | 分类号: | F16C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线 接头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线卡接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金属拉线头卡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拉线的卡接均使用将卡槽的开口尺寸设计小于拉线轴尺寸,使用塑料体的弹性变形来实现接线卡接在固定位置。这种设计,在耐久后容易造成拉线卡接头脱落。导致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耐用的双重固定卡接的拉线卡接头固定结构。
本发明的拉线卡接头固定结构,包括卡接头和固定座,关键在于所述卡接头沿拉线方向依次设有卡轴和卡接臂,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开口尺寸小于卡轴尺寸的卡槽,所述卡轴可卡接固定在卡槽内并可转动,所述卡接臂设有卡接点,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以卡接头的轴心为圆心的圆环形轨道,所述圆环形轨道的一端开口,所述卡接头转动时卡接点可在圆环型轨道内滑动。
所述卡接点有多个,每个卡接点到卡接头的轴心的距离不等,相对应的圆环形轨道有多个。卡接臂上的卡接点可已为多个,相对应的圆环型轨道有多组,增加卡接臂卡接的稳定性。
所述卡接点有两个,相对应的圆环形轨道有两个。卡接臂上只要有两个卡接点就足以保证卡接头不会轻易晃动。
所述卡接点分别布置在所述卡接臂的前后两个端面,所述固定座设有相对的两个端面,所述固定座的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卡接臂前后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两个圆环型轨道分别设置在固定座的两个端面上。通过卡接臂前后设置的两个端面的夹紧作用以及相对应的卡接点的限位作用,可以同时保证卡接头轴向以及径向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座的两个端面上方均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头的主体适配的半圆槽,这样固定座的两个端面的半圆槽也可以起到支撑卡接头的作用,配合卡接臂固定使卡接头更牢固。
所述圆环型轨道的开口处向上设有一段圆弧过渡,所述圆弧过渡的弧度大于所述圆环轨道的弧度,这样的开口可以使卡接点更容易滑进圆环形轨道,防止卡接点卡在开口处。
所述卡接头为塑料材质,可使卡接头的各处有一定的变形可能,使卡轴更容易卡进卡槽,卡接点更容易卡进圆环形轨道。
本发明装配时,先将卡接头的卡轴卡进固定座的卡槽内,再旋转卡接头,使卡接臂上的卡接点滑动进入固定座的圆环型轨道即可。通过卡轴和卡槽以及卡接臂和圆环型轨道的双重固定,增加了卡接结构的坚固性和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卡轴和卡槽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卡接臂和圆环形轨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卡接臂和固定座的端面配合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卡接臂和固定座的端面配合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卡接头和固定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2、3、4、5,本发明的拉线卡接头固定结构,包括卡接头1和固定座2,关键在于卡接头1沿拉线方向依次设有卡轴11和卡接臂12,固定座2上设有开口尺寸小于卡轴11尺寸的卡槽21,卡轴11可卡接固定在卡槽21内并可转动,卡接臂12设有卡接点,固定座2上设有以卡接头1的轴心为圆心的圆环形轨道,圆环形轨道的一端开口,卡接头1转动时卡接点可在圆环型轨道内滑动。卡槽21设置在固定座的一个端面22上。卡接头1为塑料材质。
实施例1,如图3,卡接臂12上的卡接点有121和122两个,均设置在卡接臂12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上,卡接点121到卡接头1的轴心的距离小于卡接点122到卡接头1的轴心的距离。卡接点121和122分别对应的圆环形轨道为221以及222。
实施例2,如图4、5、6,卡接臂12上的卡接点有121和122两个,分别设置在卡接臂1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固定座2设有相对的两个端面23和24,固定座的两个端面23和2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卡接臂12前后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两个圆环型轨道221和222分别设置在固定座的两个端面23和24上。两个端面23和24上方均设置有与卡接头1的主体适配的半圆槽230和240。圆环型轨道221和222的开口处分别向上设有一段圆弧过渡2210和2220,圆弧过渡的弧度大于圆环轨道的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5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声注音输入法
- 下一篇:爆炸复合轧制双面不锈钢复合薄带材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