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渗水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5958.3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9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苏权科;陈越;柴瑞;柳献;苏宗贤;姜志威;黄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渗水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渗漏检测领域,涉及一种隧道渗水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运营中的越江盾构隧道沿衬砌管片接缝产生渗漏水现象是盾构隧道常见病害之一,但是有时人工目测难以找到渗入点。而且对越江隧道来讲,上部装设隔板使得目测也无法找到渗漏部位。对于此种渗漏,目前尚无有效的检测手段进行监视,通常只能靠人工定期巡视的方法进行,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对于前期渗漏及装饰隔板内部的渗漏也较难发现,不利于隧道的长期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渗水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其具有省时省力、简单可靠,且检测结果分析方便,前后检测结果可进行比对分析,能建立长期监测及预报系统等优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隧道渗水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检测部位处的红外图像;
2)将采集的红外图像转化为数字化;
3)对数字化的红外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定性或者定量渗水数据。
进一步,所述检测部位是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图像采样。
所述对比分析运用图像识别算法根据红外图像的温度云图中温度变化范围推算出实际渗漏水的面积,运用动态对比算法根据红外图像的温度云图中温度变化的快慢推算出渗漏水量的大小。
所述采集的红外图像及对比分析后的数据,可存入数据库,建立长期检测数据,供查询分析功能,实现渗漏情况的预测预警。
一种用于上述隧道渗水的检测方法的装置,其包括
红外图像在线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检测部位处的红外图像,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
数据传输设备,用于传输数字化的红外图像至对比分析检测系统;
对比分析检测系统,用于对数字化的红外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定性或者定量渗水数据。
所述红外图像在线采集系统包括红外摄像头、支架和A/D转换器,支架安装于检测部位处,红外摄像头固定于支架上,采集红外图像并传输至A/D转换器进行数字化转化。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所建立的隧道渗水检测方法,可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公路越江隧道、轨道交通隧道,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能够及时检测并监视隧道渗漏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本发明采用了红外成像检测的方法,利用渗漏水与周边隧道壁或者装饰板之间的温度场,对于隧道渗水进行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是指运用红外摄像头测物体各部分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根据物体表面的温度场分布状况所形成的热像图,直观地显示材料、结构物及其结合上存在的不连续缺陷或渗漏水的检测技术。
一种隧道渗水检测的方法,具体的描述如下:
1、建立隧道渗漏点红外图像采集系统
根据隧道运行的实际情况,在需要检测渗漏的部位,安装红外图像在线采集系统。红外图像在线采集系统的主要设备为高精度的红外成像摄像头,对检测部位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成像采样。红外成像的图像以模拟视频模拟信号的方式储存在红外图像在线采集设备中,通过红外图像在线采集设备的A/D转换器完成采集图像的数字化。数字化后的图像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传输的方式,进入渗漏图像对比分析检测系统进行存储、分析。
2、建立渗漏图像对比分析检测系统
根据红外图像采集系统所得到的数字图像,对比分析检测系统采用图像识别算法或者是动态对比算法,对于图像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所检测的渗漏点的定性或者定量渗水数据(包括渗漏面积和渗漏量)。所有原始的及分析后的数据,均可以根据需要保存进入系统后台数据库,便于建立长期检测数据,并可以提供查询分析功能,实现渗漏情况的预测预警。
图像识别算法和动态对比算法的应用如下:渗漏水是个动态的过程,导致红外成像画面上的温度云图是个变化的图像,对比分析系统运用图像识别算法根据温度云图中温度变化范围可推算出实际渗漏水的面积,运用动态对比算法根据温度云图中温度变化的快慢可推算出渗漏水量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5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电子线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温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