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沸腾焙烧炉的开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6428.0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5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邱祖军;岑祖望;李宇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52 | 分类号: | C01B17/52;C01B17/7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陈镕坚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沸腾 焙烧 开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硫酸生产过程中一种沸腾焙烧炉的开车方法。
背景技术
硫酸生产过程中,焙烧硫铁矿制备二氧化硫通常采用沸腾焙烧炉,沸腾焙烧炉开车的通常方法是将焙烧炉的床层温度加到845~855℃,再投料转入正常,这种方法开车所用时间长,由于油枪的喷嘴形式、燃烧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焙烧炉的底料温度较为难升,升温时间长,柴油消耗高,而且需做很多次沸腾,床层底料被吹粗化,不利于投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实用、有效的一种沸腾焙烧炉的开车方法。采用低温开车投料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沸腾焙烧炉的开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制备好开车料,用硫质量分数为35%以上的硫铁矿和纯硫磺配制开车料;用粒度小于3mm的干烧渣作床层底料;当焙烧炉风帽清理完毕后,把准备好的干烧渣送入焙烧炉,用铲子将其抚平,不得压紧,铺到规定的高度;冷沸腾合格后,封上炉门,准备开车;开始喷油点火对焙烧炉床层底料加热,当焙烧炉床层温度到达250℃左右时送入空气,使料床微沸腾,在微沸腾状况下继续升温,并缓慢加入少量开车料,在微沸腾升温过程中开车料的部分纯硫磺达到着火点开始燃烧,放出热量,床层底料温度较快得到提高,此时须控制好微沸腾状况下升温的速率,以沸腾焙烧炉出口温度为准,升温速率控制在50℃/h以内,当焙烧炉床层温度达到700℃时熄油枪,停止油加热系统,至此开车完成,转入硫铁矿制硫酸的沸腾焙烧炉正常的生产。
所述开车料,硫铁矿和硫磺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80%。
冷沸腾要求:沸腾时不出现偏流,沸腾均匀,风压在9~11kPa,沸腾时间3~5分钟,停下后渣面较为平整。
控制好微沸腾风量不能太大,必须根据炉子大小、床层底料厚度、底料粒度分布等作适当调整。
本发明创造的效果和优点:
1)低温投料,减少燃油耗,节能。
2)缩短开车时间,提前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沸腾焙烧炉的开车方法,通过实际使用证明,达到了预定目的,适用于硫铁矿制硫酸生产过程中的沸腾焙烧炉的开车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发明已在某硫铁矿制酸厂40万吨/年生产装置的沸腾焙烧炉上运用,该沸腾焙烧炉:直径:8740/14270mm;高度:27850mm;底部面积:60m2;上部面积:150m2。该沸腾焙烧炉炉膛的四周均布有油枪。先制备好开车料,用硫质量分数为35%以上的硫铁矿和纯硫磺配制开车料,其硫铁矿和硫磺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80%;用粒度小于3mm的干烧渣作床层底料,干烧渣是硫铁矿燃烧后的残余物,主要以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为主,加入量为80t左右;当焙烧炉风帽清理完毕后,把准备好的干烧渣送入焙烧炉,用铲子将其抚平,不得压紧,铺的高度为76mm,冷沸腾合格后,封上炉门,准备开车。当整个系统的准备工作完毕后,开始喷油点火使焙烧炉床层底料升温,当焙烧炉床温到达250℃左右时,焙烧炉出口温度到达500℃,转化器的转化1、3段(2+2流程)床层温度分别达到420℃、400℃,送入空气,使焙烧炉料床微沸腾,在微沸腾状况下继续升温,并缓慢加入少量开车料,在微沸腾升温过程中开车料的部分纯硫磺达到着火点开始燃烧,放出热量,床层底料温度得到提高,并且温度逐步升高,控制好微沸腾升温的速率,以沸腾炉出口温度为准,升温速率控制在50℃/h以内,当床料温度达到700℃时熄灭油枪,停止油加热系统,至此开车完成,转入正常的硫铁矿制硫酸生产。
实际使用证明,本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实现,对原装置工艺控制无任何影响,不用另增加投资,经济效益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6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