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胰岛素传递体透皮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6921.2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8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义明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K38/28;A61K47/44;A61P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胰岛素 传递 体透皮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胰岛素传递体透皮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蛋白质,其三级结构末端易形成稳定的非平行和共价的β折叠,与另一分子胰岛素形成二聚体,并且在锌离子存在下,3个二聚体可结合成更稳定的六聚体。这种多聚体分子量大,难以透过吸收屏障,又易被胃酸和胃肠道消化酶降解。因此,胰岛素的给药方式一直以来都是注射给药,长期的注射给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与不便。甚至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硬结、炎症等。研究安全有效,提高非注射途径的胰岛素生物利用度,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医学和药学界的关注。
近年来口服胰岛素和吸入型胰岛素也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但是,口服给药面临的问题是:(1)消化道内蛋白水解酶分解;(2)胰岛素分子较大,容易聚合;(3)难以吸收以及肝脏的首过效应。吸入型胰岛素面临的问题是:对肺部具有潜在危险尤其是对脆弱的肺泡/毛细血管结构有影响。
因此,经皮给药是理想的胰岛素给药方式。皮肤的水解酶活性相当小,有利于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保持稳定,与注射给药相比,经皮给药可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可自主给药,安全方便,还可避免肝脏首过作用和胃肠道的降解。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胰岛素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太弱。目前应用的增加皮肤渗透性的方法主要是应用渗透促进剂、离子导入、超声波和电致孔法等。亦可应用载体来提高药物透皮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胰岛素传递体透皮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胰岛素传递体透皮给药制剂,含有如下组分:胰岛素、磷脂、胆固醇、表面活性剂、透皮促渗剂、三乙醇胺-盐酸和凝胶。
优选地,上述的胰岛素传递体透皮给药制剂,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胰岛素 0.2-1.0;
磷脂 5-30;
胆固醇 5-30;
表面活性剂 1-5;
透皮促渗剂 1-5;
pH值为6.0~6.8的三乙醇胺-盐酸缓冲液 50-80;
凝胶 1-5。
上述的胰岛素传递体透皮给药制剂还含有乙醇。
优选地,上述磷脂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或大豆磷脂酰胆碱;上述表面活性剂为胆酸钠或去氧胆酸钠;上述透皮促渗剂为丙二醇、乙醇、氮酮、桉叶油、D-柠檬稀、L-薄荷醇、松节油、樟脑油和香叶油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所述凝胶为黄原胶、卡波姆或泊洛沙姆188。更优选地,所述磷脂为大豆磷脂酰胆碱、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去氧胆酸钠,所述透皮促渗剂为桉叶油,所述凝胶为卡波姆。
作为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胰岛素传递体透皮给药制剂,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胰岛素 8.0;
大豆磷脂酰胆碱 8.0;
胆固醇 8.0;
去氧胆酸钠 1.0;
桉叶油 1.0;
pH值为6.0~6.8的三乙醇胺-盐酸缓冲液 60;
卡波姆 1。
上述的胰岛素传递体透皮给药制剂还包括乙醇。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胰岛素传递体凝胶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取磷脂、胆固醇、表面活性剂和透皮促渗剂,加入乙醇溶解;
(2)取胰岛素,用三乙醇胺-盐酸缓冲液溶解,将所得溶液加入(1)所得的溶液中,通过微射流,使液体均匀化和纳米化,得胰岛素传递体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义明,未经王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6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