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普拉格雷的新型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6927.X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9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舒亮;王喆;张爱青;包志坚;苏健;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立新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5/04 | 分类号: | C07D49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普拉 新型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药物合成领域,尤其涉及血小板抑制剂普拉格雷的新型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普拉格雷的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5-(α-环丙羰基-2-氟苄基)-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结构式由下式(I)所示。普拉格雷是由日本第一制药三共公司和礼来公司联合开发的,它是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后形成活性分子,与血小板P2Y12受体结合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用于治疗血栓,是新一代的抗血小板抑制剂。研究结果显示,普拉格雷与市场中最畅销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相比,它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能力更强更有效,服用后病人心脏病发作、中风、因心脏病死亡的综合风险要低20%。
现有技术中,普拉格雷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文献EP542411公开了一种普拉格雷的合成方法,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该方法存在如下的缺点和不足:
制备化合物A用的原料液溴以及四氯化碳均有很大的毒性,环境污染很大,劳动防护要求高;反应产生的强酸性副产物溴化氢对设备腐蚀很大;而且由A和B的缩合收率仅30%,从而使得整个合成收率不高。因此该方法不适于产业化生产。
文献WO2009062044中公开了一种普拉格雷的合成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
采用上述普拉格雷的制备方法,收率低,环保压力大,成本高,反应条件较苛刻,不利于工业化。
文献WO2009006859和专利申请号为200810202545.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另外一种普拉格雷中间体及其合成方法,步骤如下:
其中R代表烷基或芳基。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普拉格雷收率低,产品纯化难度大,不利于产业化生产。
针对目前普拉格雷合成方法中存在的收率低、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等缺陷,进一步研究收率高,成本低,绿色环保的普拉格雷合成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生产操作简单的普拉格雷的新型制备方法,该方法绿色环保,原料廉价易得,试剂均低毒,劳动防护要求低,收率较高,更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普拉格雷的新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无水溶剂存在条件下,化合物式1通过与镁粉和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格式反应得到化合物式2:
其中R代表N保护基;
步骤(b)化合物式2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分解得到化合物式3:
步骤(c)将化合物式3在乙酰化试剂存在下乙酰化得到化合物式4:
步骤(d)化合物式4和化合物式5缩合得到普拉格雷:
。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取代基R为三苯基甲烷基、叔丁氧羰基或苄氧羰基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a)中所使用的无水溶剂是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或甲苯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a)中的反应温度为-10℃-7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b)中所用的酸性条件是指在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盐酸或硫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存在的条件下。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b)中的分解温度为120℃-18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c)中所用的乙酰化试剂是醋酸、酸酐、乙酰氯、醋酸乙酯或醋酸五氟苯酯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d)中的反应是在在碱性条件和极性溶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d)中的所用的碱性条件是指在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吡啶、N,N-二甲基苯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条件下。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d)中所用的极性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亚砜、乙腈、甲醇、乙醇或丙酮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普拉格雷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路线绿色环保,所用的原料廉价易得,试剂均低毒,劳动防护要求低。生产产生的三废较少,对环境没有什么污染,生产过程中对设备也无腐蚀。生产操作简单,收率比现有技术有了极大的提供,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制备2-叔丁氧基-5-三苯甲基-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化合物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立新制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立新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69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