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用三驱拖拉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7398.5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9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孙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树成 |
主分类号: | B60K17/34 | 分类号: | B60K17/34;B60K5/00;B60K17/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52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用 拖拉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拖拉机,具体涉及一种农用三驱拖拉机。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耕种一般采用二驱拖拉机或四驱拖拉机,二驱拖拉机在柔软的田地中经常因驱动力不足而发生陷车现象,尤其是在转弯过程中只有一个轮进行驱动很容易使车体陷入淤泥中,从而延长了耕种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四驱拖拉机虽然驱动力强,但自身重量过大,在柔软的田地里也容易陷入淤泥中,而且四驱拖拉机操作复杂体型庞大,转弯时不灵活,转弯半径过大,也延长了耙地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二驱拖拉机驱动力不足导致转弯时经常陷入淤泥中,四驱拖拉机自身重量过大操作复杂、转弯半径过大,延长了耕种时间,降低了耕种效率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农用三驱拖拉机。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底盘、发动机、油箱、第一减速箱、手扶把、前驱动轮轮连接轴和两个前驱动轮,所述发动机固定安装在底盘的前端,所述油箱的出油口与发动机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减速箱安装在底盘上,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减速箱输入端连接,所述前驱动轮连接轴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前驱动轮,所述前驱动轮连接轴安装在底盘的下端面上,所述手扶把通过前驱动轮连接轴控制两个前驱动轮的行进方向,本发明还包括后驱动轮、传动轴和第二减速箱,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第二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速箱的输出轴与后驱动轮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增加一个后驱动轮增加了拖拉机的驱动力,耕种过程中转弯时不会因驱动力不足而陷车,本发明自身重量小,操作简单,耕种时不易陷入淤泥中,转弯半径小,缩短了耕种时间,提高了耕种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农用三驱拖拉机包括底盘1、发动机2、油箱3、第一减速箱4、手扶把5、前驱动轮连接轴6和两个前驱动轮7,所述发动机2固定安装在底盘1的前端,所述油箱3的出油口与发动机2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减速箱4安装在底盘1上,所述发动机2的输出轴与第一减速箱4输入端连接,所述前驱动轮连接轴6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前驱动轮7,所述前驱动轮连接轴6安装在底盘1的下端面上,所述手扶把5通过前驱动轮连接轴6控制两个前驱动轮7的行进方向,还包括后驱动轮8、传动轴9和第二减速箱10,所述传动轴9的一端与第一减速箱4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轴9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9-1与第二减速箱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速箱10的输出轴与后驱动轮8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2通过第一减速箱4驱动两个前驱动轮7,第一减速箱4通过传动轴9将动力传送至第二减速箱10,第二减速箱10再将动力传送至后驱动轮8,手扶把5用于控制两个前驱动轮7的行进方向,方向盘11用于控制后驱动轮8的行进方向,本实施方式增加了拖拉机的驱动力,耕种过程中转弯时不会因驱动力不足而陷车,且自身重量小,操作简单,耕种时不易陷入淤泥中,转弯半径小,缩短了耙地时间,提高了耕种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农用三驱拖拉机的底盘1的后端设有方向盘11,所述方向盘11用于控制后驱动轮8改变运行方向。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农用三驱拖拉机的底盘1后端设有座椅12。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工作原理
本发明中发动机2通过第一减速箱4驱动两个前驱动轮7,第一减速箱4通过传动轴9将动力传送至第二减速箱10,第二减速箱10再将动力传送至后驱动轮8,手扶把5用于控制两个前驱动轮7的行进方向,方向盘11用于控制后驱动轮8的行进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树成,未经孙树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7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