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8456.6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4 | 分类号: | H01M2/14;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锂电池,尤指一种可防止负极片上的锂晶枝与正极片接触而造成短路现象,以确保使用安全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如第4、5图所示为已知的压合式锂电池a,其所揭露的组件主要包括一正极片a1、一负极片a2以及夹置于正、负极片(a1、a2)之间的隔离膜a3。该隔离膜a3用以隔离正、负极片(a1、a2)并使正、负极片(a1、a2)紧密接合成为一电池单体a4。并依所需的电池容量,将适量的电池单体a4焊接正、负极耳(a5、a6)后,置入铝箔袋a7中,再经过真空干燥除水,注入电解质溶液,以组成一锂电池。
其中,锂离子经由负极片a1到正极片a2的氧化反应以产生放电作用,并藉由充电作用的还原反应以使锂离子由正极片a2流向负极片a1。但是,在过充状态时,由于渗透到负极片a1的锂离子会因还原反应作用而转变成锂晶枝,而当锂晶枝逐渐累积并刺穿隔离膜a3时,即会让负极片a1与正极片a2接触而短路,产生起火、爆炸的危险。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锂电池能有效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置一具有氧化铝(AL2O3)的阻隔层,以防止累积在负极片上的锂晶枝与正极片接触,造成短路现象,以确保使用安全的锂电池。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设的锂电池以封装结构包覆正极片、负极片、隔离膜及电解质溶液,且隔离膜夹置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并分别与正、负极片黏合;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一具有氧化铝(AL2O3)的阻隔层涂布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
实施时,该阻隔层涂布在正极片与隔离膜之间。
实施时,该阻隔层亦可涂布在隔离膜与负极片之间。
实施时,该阻隔层为氧化铝、黏着剂与溶剂混合呈糊料后,涂布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且在溶剂挥发后所形成。
实施时,该阻隔层的氧化铝约占85至98重量份,该黏着剂约占2至15重量份。
为便于对本发明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正极片、负极片、阻隔层及隔离膜的组件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阻隔层涂布在正极片的下表面或隔离膜的上表面时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压合式锂电池的电池单体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压合式锂电池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锂电池1;封装结构2;正极片3;下表面31、62;负极片4;上表面41、61;阻隔层5;隔离膜6;电解质溶液7;压合式锂电池a;正极片a1;负极片a2;隔离膜a3;电池单体a4;正、负极耳a5、a6;铝箔袋a7。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其为本发明锂电池1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封装结构2、一正极片3、一负极片4、一阻隔层5、一隔离膜6及一电解质溶液7,其中,该隔离膜6及阻隔层5夹置于正极片3与负极片4之间,而封装结构2包覆正极片3、负极片4、阻隔层5、隔离膜6及电解质溶液7于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84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换电路的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带有发光装置和清洁刷的教学写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