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方法及由该方法所加工的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9053.3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8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沈两尼;丁波;曾士兰;雷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新凌嘉电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2/08;H01M2/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曾旻辉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方法及由该方法所加工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加工过程中,在壳体内装有正极片及负极片,同时还需要通过注液孔向壳体内灌注电解液,电解液灌注完成后,需要将注液孔密封,现有的方式是采用1.35mm直径的钢珠密封盖板的方式,该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1、在电池的加工过程中,工艺复杂,加工效率低;
2、注液孔处的结构为钢珠挤压进行密封,当壳体内压力增大并达到设定压力时,壳体因压力持续增大而产生爆炸,目前的铝壳电池不能防止因压力的增大而产生爆炸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方法及由该方法所加工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加工工艺简单,产品具有防爆性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加工壳体及极片,将极片装于壳体内;B、通过注液孔向壳体内灌注电解液;C、将高温的铝液涂抹在注液孔处,通过铝液的表面张力作用在注液孔处形成铝膜后凝固,并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密封。
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所述C步骤中,每次涂沫时,所采用的铝液的量为0.1克至1.0克。
在所述C步骤中,涂抹后,形成的所述铝膜的厚度为0.05毫米至0.1毫米。
在所述C步骤中,所述铝液的温度为600摄氏度至700摄氏度。
采用前述方法加工的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极片,在壳体内还装有电解液,在壳体上设有注液孔,在注液孔处设有由高温铝液凝固而形成的铝膜。
所述铝膜的厚度为0.05毫米至0.1毫米。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在电池加工过程中,电解液灌注完成后,可以通过涂抹高温的铝液即可将注液孔密封,加工工艺非常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2、若壳体内压力上升并达到设定范围,则铝膜会破裂,避免壳体内部压力持续升高而造成爆炸,提高了电池的防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外形图;
图2是图1中,注液孔处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注液孔,3、铝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极片,在壳体1内还装有电解液,在壳体1上设有注液孔2,在注液孔2处设有由高温铝液凝固而形成的铝膜3(铝膜3的厚度为0.05毫米至0.1毫米)。
本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加工壳体1及极片,将极片装于壳体1内;B、通过注液孔2向壳体1内灌注电解液;C、将高温的铝液涂抹在注液孔2处,通过铝液的表面张力作用在注液孔2处形成铝膜3后凝固,并将所述壳体1内部空间密封。
其中,每次涂沫时,铝液的温度为650摄氏度,所采用的铝液的量为0.1克至1.0克,涂抹后,形成的所述铝膜3的厚度为0.05毫米至0.1毫米。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在电池加工过程中,电解液灌注完成后,可以通过涂抹高温的铝液即可将注液孔2密封,加工工艺非常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2、若壳体1内压力上升并达到设定范围,则铝膜3会破裂,避免壳体1内部压力持续升高而造成爆炸,提高了电池的防爆性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新凌嘉电音有限公司,未经河源新凌嘉电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9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