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灰抗磨液压油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9894.4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韩恒文;段庆华;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06;C10N40/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灰抗磨 液压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抗磨液压油,具体地说,是一种由复合基础油调制的无灰抗磨液压油。
背景技术
加氢基础油具有硫、氮、芳烃含量低,低温性能好的优点,对抗氧剂的感受性显著提高,毒性降低,热稳定性和氧化安定性好。随着润滑油向高品质方向发展,润滑油基础油正由API分类标准规定的I类油向II/III类油转变。
在加氢基础油中,100℃运动粘度在1.5~3.0mm2/s之间的低粘度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小,粘度小,闪点低,挥发性大,其应用因此受到极大限制。通常用作稀释油或被调合或裂化成更轻的产品,如柴油和石脑油等;即便是用作润滑油,也仅是用到变压器油、金属加工液等对闪点、挥发性能要求不高的油品中,大大降低了其市场价值。然而,在加氢油生产过程中,这种超低粘度加氢油占全部产品的40%以上,若其利用价值不高,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CN1726272A公开了一种将低粘度费-托合成基础油与传统基础油调合生产高质量润滑基础油的方法,使用100℃运动粘度为约2mm2/s或更大但小于3mm2/s的费-托合成馏分油馏分,与I类基础油、II类基础油、III类基础油和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传统基础油的混合物的石油基础油按适合的比例调合,以便生产100℃粘度为约3mm2/s或更大的润滑基础油调合油。所述低粘度费-托合成基础油具有极高的粘度指数和较低的挥发性。
CN1829788A公开了一种将低粘度费-托基础油与费-托衍生塔底馏分光亮油的调和方法,通过调合100℃粘度为2mm2/s或更大但小于3mm2/s的费-托馏出物馏分和费-托衍生塔底馏分制备费-托衍生润滑基础油;润滑基础油组合物具有100℃约3~10mm2/s的粘度和低于约45wt%的TGA Noack挥发性;使用该润滑基础油制备的精制润滑剂,适合做发动机曲轴箱润滑剂。
US6703353B1公开了一种以100℃运动粘度为约2mm2/s或更大但小于3mm2/s的低粘度费-托合成馏分油与另外一种100℃粘度大于3.8mm2/s的费-托合成油组成基础油,再将该基础油与传统的I类基础油、II类基础油的调合可生产高质量的润滑基础油,润滑基础油调合油的100℃粘度为约3~10mm2/s,Noack重量蒸发损失低于约35%。
WO2008/079740公开了一种将100℃粘度为约1.5~3.6mm2/s、Noack蒸发质量损失0~100%且小于Noack挥发系数的低粘度轻基础油与传统的I类基础油、II类基础油调合生产高质量的、Noack重量蒸发损失低于约29%的润滑基础油的方法,该法生产100℃粘度为约3~10mm2/s润滑基础油调合油。所述低粘度轻基础油为费-托合成馏分油,粘度指数大于1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灰抗磨液压油,该液压油以低粘度加氢基础油为调合基础油原料,添加复合添加剂进行调制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无灰抗磨液压油,包括调合基础油和复合添加剂,所述的调合基础油包括10~80质量%的低粘度加氢基础油和20~90质量%的润滑油基础油,所述的低粘度加氢基础油的100℃粘度为1.5~3.0mm2/s,其组成中链烷烃含量小于40质量%、总环烷烃含量大于60质量%、芳烃含量小于0.2质量%,硫含量小于0.05质量%,所述的润滑油基础油选自I类、II类、III类、IV类、V类基础油、光亮油或其中任意两类或几类的组合物,所述的复合添加剂包括0.1~40质量%的极压抗磨剂、0.1~50质量%的抗氧剂、0.1~10质量%的防腐剂、0.1~40质量%的减摩剂和1.0~60质量%的稀释油,所述复合添加剂与基础油的质量比为0.1~10.0%。
本发明将低粘度加氢基础油和高粘度的润滑油基础油复配制备调合基础油,有效地利用了低价值的低粘度加氢基础油,在本发明调合基础油中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可以得到高性能的无灰抗磨液压油,其各项性能完全满足GB/T11118.1-94和ISO11158-2009标准的技术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98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鞋模抓取装置
- 下一篇:EMAS用特性泡沫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