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电缆脱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0104.4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5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郝鹏飞;侯晓波;高家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鹏飞 |
主分类号: | H02G1/00 | 分类号: | H02G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庞建英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电缆 脱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充电电缆脱卸装置,属于机械工程与军事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特种设备在工作前充电完成后对电缆进行脱卸操作的脱卸装置及制备和使用方法的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有一些大型特种设备在开始工作之前要先将充电电缆卸除脱去,但由于工作环境复杂,不适合人工去进行充电电缆的脱卸操作,故而由脱卸装置代替人去完成。目前使用的是一种气动脱卸装置,主要是通过高压气流提供驱动力拉动芯杆,使得电缆插头脱卸。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高压气流经常会使连接部分的销拉断,电缆插头脱卸不下来。销在设计时要保证在30到35公斤的拉力作用下断裂,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电缆插头不被拉坏。但是目前的该技术方案降低了工作的可靠性,同时也增加了实验调试的成本,浪费了不必要的资源。所以目前十分迫切的需要一套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使用方便且使用成本低的电缆脱卸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充电电缆脱卸装置,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对充电电缆实施自动脱卸的、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使用方便且使用成本低的电缆脱卸装置及制备和使用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充电电缆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由步进电机 提供驱动力,卡死装置和固定装置配合工作,由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编程来实现对充电电缆实施自动化脱卸操作的脱卸装置,其中固定装置为固定基座1;卡死装置由卡环基座2、压紧珠3、悬挂螺杆4、限位调节头5、撑紧弹簧6、环形压紧套7、第一钢丝拉线8、第二钢丝拉线9、第三钢丝拉线10、拉线导向轮组11、双轴步进电机12、电磁离合器13、第一绕线盘14和第二绕线盘15组成,其撑紧弹簧6由成环形分布的四条弹簧构成,其压紧珠3由成环形分布的四颗压紧珠构成,环形压紧套7套于卡环基座2的外侧,撑紧弹簧6撑在卡环基座2与环形压紧套7之间,压紧珠3套于悬挂螺杆4上,悬挂螺杆4将限位调节头5与卡环基座2连接,固定基座1与待充电设备固定连接为一体,拉线导向轮组11与卡环基座2固定连接为一体,步进电机12和电磁离合器13固定连接(连接位置如图1所示)。
上述一种充电电缆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编程对步进电机12和电磁离合器13控制来实现第一钢丝拉线8、第二钢丝拉线9、第三钢丝拉线10的拉动。
上述一种充电电缆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拉线8、第二钢丝拉线9和第三钢丝拉线10的相对拉动距离由其相应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通过Step7编程软件编制程序发出的固定的脉冲数来决定。
上述一种充电电缆脱卸装置的制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制备主要按照以下两大步骤来完成:
I、电缆脱落装置总成的制备
首先,固定基座1与待充电设备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为一体,卡环基座2与悬挂螺杆4螺纹定连接,将压紧珠3套于悬挂螺杆4上; 然后,将限位调节头5与悬挂螺杆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为一体,撑紧弹簧6与卡环基座2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将环形压紧套7套于环基座2的外侧并与撑紧弹簧6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为一体,拉线导向轮组11与卡环基座2固定连接为一体,具体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II、总体连接
最后,将第一钢丝拉线8和第二钢丝拉线9分别与环形压紧套7固定连接,将双轴步进电机12的A端轴与第一绕线盘14固定连接,将第一钢丝拉线8和第二钢丝拉线9分别通过拉线导向轮组11与第一绕线盘14固定连接,第三钢丝拉线10与卡环基座2固定连接为一体,将双轴步进电机12的B端轴与电磁离合器13固定连接,电磁离合器13的轴与第二绕线盘15固定连接,并将第三钢丝拉线10通过拉线导向轮组11与第二绕线盘15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位置如图1所示)。
上述一种充电电缆脱卸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I、安装:手动将环形压紧套7向卡环基座2方向压紧,使撑紧弹簧6处与压缩状态,直至环形压紧套7的内凹槽部分露出压紧珠3,然后将卡环基座2的内孔套在固定基座1上,并使压紧珠3卡在固定基座1的卡槽里,最后松开环形压紧套7,由于撑紧弹簧6的弹性作用,推动环形压紧套7并将压紧珠3死死压在固定基座1的卡槽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鹏飞,未经郝鹏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01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