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陶瓷辊道干燥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0775.0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3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柳丹;谭映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丹 |
主分类号: | F26B15/00 | 分类号: | F26B15/00;F26B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8226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陶瓷 干燥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建筑陶瓷辊道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建筑陶瓷生产过程中,有道工序是对陶瓷砖坯体进行干燥,常见的干燥设备包括1~2层干燥器,干燥器长度一般在150~250米左右,占地面积大,在有限的车间长度下,严重限制了生产线的产量及规模,造成投资大、产能低、管理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这种干燥器的辊下设置有多组分风器,热风打入干燥器内与砖坯进行热交换,废气通过排湿风管及排湿风机直接排出,废气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并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腐蚀性气体,高温高湿的废气不能重复利用,并造成大量废气排入空中。针对以上缺点,目前的干燥设备有必要做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场地占用小,降低能耗,具有节能减排、降低管理成本和运作成本的建筑陶瓷辊道干燥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陶瓷辊道干燥设备,它包括有干燥器,其中,所述的干燥器包括有四层辊道干燥通道,在辊道干燥通道上设有供热机构、排湿机构、循环风机、窑炉余热主管,其中,循环风机入口分别与排湿机构和窑炉余热主管相接;循环风机出口与供热机构相接。
所述的供热机构包括有供热风盒组件、吹风管、供热调节阀、供热连通管、热电偶,其中,供热风盒组件左右对称地安装在辊道干燥通道上;吹风管装配在左右两边的供热风盒组件之间,且分别与左右两边的供热风盒组件相接;一边的供热风盒组件通过供热调节阀与供热连通管相连,且在供热连通管上安装有热电偶。
所述的排湿机构包括有排湿风盒组件、排湿调节阀、排湿连通管、排湿主管、排湿风机、排湿烟囱、烧嘴、冷风调节阀,其中,排湿风盒组件左右对称地安装在辊道干燥通道上,且一边的排湿风盒组件通过排湿调节阀与排湿连通管一端相连;排湿连通管另一端与排湿主管相接;排湿主管另一端与排湿风机入口相接;排湿风机出口连有排湿烟囱;冷风调节阀和烧嘴对应安装在排湿连通管上,且分别与循环风机相配合。
所述的在吹风管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吹风孔,且吹风孔覆盖了干燥器的全断面。
所述的供热风盒组件为多组。
所述的排湿风盒组件为多组。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工作时,砖坯与热风进行热交换后产生的潮湿低温气体通过循环风机排出,并与窑炉高温余热、烧嘴产生的热风混合后,通过循环风机打入供热连通管、供热风盒组件,热风提供吹风管的吹风孔对砖坯强制对流干燥;且循环热风在设备内反复循环,保持恒温、恒湿、高温、高湿、定量小排放。本发明充分利用能源,减少排放,实现陶瓷砖坯快速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供热、排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排湿断面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循环风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排湿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供热风盒组件。
图7为本发明的强制对流干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新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丹,未经柳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07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媒体广告一体机
- 下一篇:金属板拼合式自激振荡流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