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坡耕地细沟侵蚀发生的复合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10900.8 申请日: 2011-04-29
公开(公告)号: CN102177776A 公开(公告)日: 2011-09-14
发明(设计)人: 贺秀斌;鲍玉海;唐强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B79/02 分类号: A01B79/02
代理公司: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代理人: 舒启龙
地址: 610041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控制 耕地 侵蚀 发生 复合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坡耕地改良利用及水土保持领域,具体涉及在坡耕地改造中综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达到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一种控制坡耕地细沟侵蚀发生的复合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以山地为主的国家,山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3,坡地成为我国主要的土地资源。据统计在全国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中,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4%,林地面积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90%,草地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54%,山区农用地总面积站全国农用地总面积的61%,坡地成为我国农、林、牧业生产的主要场所。同时,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山区,坡地成为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物源区。特别是在长江上游地区,山区面积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农业耕地类型以坡耕地为主。坡耕地因其地形条件和人为耕作干扰的影响,水土流失强烈,其水土流失量占到区域水土流失总量的60%以上。因此,坡耕地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对象。在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中,防治细沟侵蚀对于坡地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1)细沟侵蚀发生面广,造成大量水土流失;2)沟蚀与细沟侵蚀具有衍生关系,在侵蚀细沟基础上发育的沟道侵蚀也造成大量水土流失,防治侵蚀细沟的发生同时也避免因演变成沟道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水土保持改良利用成为我国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开展的工作大多都以单纯的工程措施或植物措施为主,而未涉及到兼顾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复合方法。以坡改梯为代表的工程措施受到人们普遍认可并广泛付诸实施。50 年代至今,长江流域已累计修建水平梯田3300万亩。90 年代以来治理步伐加快,平均每年修建水平梯田约180万亩。坡改梯虽能发挥工程措施快速、有效的水土保持功能,但花费的材料和人力较多,成本较高,在经济条件受限地区难于推广,后期维护也需花费较多的人力和资金。植物措施具有庇护地表、拦蓄径流、根系固土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的水土保持功能,我国开展的各级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也都相应地将水土保持林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但是,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坡耕地上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林建设不太现实,坡耕地上植物措施发挥的水保效益有限。此外,植物具有一个适应环境和发挥功能的过程,其水土保持效益的发挥具有滞后性。在上述背景下,大规模的山区坡耕地生产条件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本发明提出一种控制坡耕地细沟侵蚀发生的复合方法,即综合运用农耕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通过科学确定坡地土壤侵蚀细沟发生的临界坡长,选取合理的坡面间距修建梯坎,达到减缓坡度和控制坡面细沟侵蚀发生的目的,在梯坎外侧种植多年生经济植物篱,达到稳定梯坎和拦蓄坡面径流泥沙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控制坡耕地土壤侵蚀细沟发生的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复合方法,旨在减缓坡度、控制土壤和养分的流失,维系坡耕地生产力,实现坡耕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技术措施如下:一种控制坡耕地细沟侵蚀发生的复合方法,包括针对坡耕地水土保持的综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方法,其特征是,借助坡面侵蚀细沟发生临界坡长理论,根据坡地侵蚀细沟产生的临界坡长Lc,以小于或等于Lc的坡面间距沿等高线修筑梯坎1,即针对特定坡耕地以小于当前坡度条件下侵蚀细沟产生临界坡长值的坡面间隔,沿等高线设计修筑梯坎1,在设计修筑好的梯坎1上种植植物带3,形成坡面原始地块小单元2、坡面梯坎1和植物带3共存的布局模式;所述的坡地细沟侵蚀发生临界坡长Lc通过天然降雨或人工降雨现场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

所述的控制坡地侵蚀细沟发生的复合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农业耕作自动减缓坡度方法即在由梯坎1,原始地块小单元2与植物篱3基本格局形成初期,农业生产活动在原始地块小单元2内进行,采用顺坡耕作方式,将原始地块小单元2上部的土壤通过耕作活动带到坡面下部,上削下填过程使得坡面坡度不断变缓,当原始地块小单元2的坡脚高程与梯坎顶部高程齐平时形成最终坡面耕作小单元4,此时坡面坡度即为本发明设计的坡耕地改造的目标坡度;然后停止顺坡耕作方式,采用横坡耕作或者顺逆交替耕作方式,维持最终耕作小单元4内土壤的平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0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