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丘陵红壤旱地花生与木薯间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10970.3 申请日: 2011-04-29
公开(公告)号: CN102224788A 公开(公告)日: 2011-10-26
发明(设计)人: 黄欠如;秦江涛;熊春贵;徐小林;钟义军;叶川;孙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代理人: 喻尚威
地址: 331717 江西省***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丘陵 红壤 旱地 花生 木薯 间作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旱地间作,特别是涉及一种丘陵红壤旱地花生与木薯间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以间、混、套种为代表的多熟立体复合种植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高红壤复种指数,多收一造经济作物,对于高效利用有限的红壤旱地资源、增加粮食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花生,花生又名落花生、长生果,是豆科落花生属的一种,拉丁学名: Arachis hypogaea,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从播种到开花为一个月多一点,而花期长达两个多月。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黄砂壤土和红砂壤土都适宜栽培花生。木薯又名木番薯、树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是大戟科木薯属的一种,拉丁学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M. utilissima Pohl),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年平均气温16℃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地区的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和钾素丰富的砂壤土都适宜栽培木薯。

然而,现有红壤旱地种植面积60~80%是以纯作花生种植为主,花生单作的资源利用率低,而木薯生长期又长,两者的经济效益都比较差,不利于区域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长期以来广东省罗定市近万公顷旱坡地以单作木薯、花生为主,仅有少量木薯间作花生。由于种植模式选择不当,种植技术不规范,导致产量低,效益差。至于在现有红壤旱地种植花生的基础上,通过间作木薯实现高效配置,提高红壤复种指数,至今尚未见有成熟或大面积应用的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丘陵红壤旱地花生与木薯间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这种丘陵红壤旱地花生与木薯间作方法,包括种植模式选择即种植规格与要求、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所述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施肥、播种、密植、除草和追肥。

这种丘陵红壤旱地花生与木薯间作方法的特点是:

所述种植模式选择是红壤旱地花生、木薯间作技术的关键,选择木薯与花生的安全空间距离至少为40cm,花生与花生的安全空间距离至少为40cm,木薯与木薯的安全空间距离至少为400cm,且花生、木薯的比例为(8.5~9.5)∶1,以利于花生、木薯都能得到良好的协调发展,花生比例过大,会造成花生与木薯对肥料和光照等条件分配不均,而木薯比例过小,又直接影响木薯的产量。

优选的是,花生、木薯的比例为9∶1。

上述种植模式选择是基于花生与木薯生长发育存在有良好的时间差。木薯生长期长(260~290天),株行距较宽(≥4m),生育前期生长慢(4~8月),封行迟。花生生长期较短,花生旺盛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与木薯旺盛生长期有明显的时间差,木薯与花生间作安全距离≥40cm时,花生整个生长期受木薯影响较小。

所述品种选择,包括花生品种:赣花3号、油油52号、粤油551、唐油4号、白沙1016、锦花5号、大白沙和鲁花12,以及木薯品种:南植199、华南8号、华南205、华南124、华南6068、华南5号、华南6号、新选048和辐选01,上述花生品种与木薯品种任意组配,选择依据品种在红壤地区的生长条件和产量情况。选择的花生品种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生育期适宜、比较早熟、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旱性较强、较抗叶斑病、理化指标符合绿色食品花生要求。选择的木薯品种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直立性较好、理化指标符合绿色食品木薯要求。

所述选地是选择中等或中等肥力偏上的红壤旱地。

所述整地是在每年12月至翌年1月,深翻土地越冬。

所述施肥是深播时亩施石灰100~150公斤;花生、木薯播种时,亩散施尿素12~15公斤、氯化钾10~12公斤、钙镁磷肥24~26公斤,施肥过程中耙匀开沟。

所述播种是花生、木薯同时播种,适应期为4月8~16日,花生穴播,每穴播2粒种仁,木薯与地面倾斜43°~47°播种。

所述密植是花生种植密度为40×13cm,木薯种植密度为400×40cm。

所述除草是在播种后用浓度为50%的乙草胺按照65~75ml/亩用量对土壤作封闭处理,在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生长至有3~5叶时,用浓度为40%的盖草能按照12~13ml/亩用量对杂草喷杀。

所述追肥是在花生初花期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2~3公斤,在花生终花期和下针期分别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在木薯苗期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在木薯块根形成期每亩追施氯化钾5~7公斤,在木薯块根膨大期每亩追施氯化钾4~6公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红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红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0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