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囱式空气换热发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1786.0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3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振海 |
主分类号: | F01K27/02 | 分类号: | F01K27/02;F01D15/10;E04H1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囱 空气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发电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利用废热、低温余热的烟囱式空气换热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冷凝式电厂,蒸汽轮机排出的废蒸汽具有的热量被冷却水带出,大部分在凉水塔中向空中排放,并且在冷却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对于煤矿坑口发电厂,蒸汽轮机排出的蒸汽用抽气机送入架在空中的管道,用轴流式风扇驱动空气流动与管道内的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使蒸汽冷凝成水。该方法仅能回收水,不能利用废热,还要额外消耗电能,增加设备。
对于热电厂,蒸汽轮机排出的废蒸汽直接输送给需要热气的用户,大大提高了热利用率。但需求量最大的是居民冬季采暖,在不需要采暖的季节,废蒸汽大部分是无用的。在装有背压式和抽汽式供热机组的热电厂中,其运行特点是在冬季采暖期间,投入背压式机组运行,而在夏季时期则投入抽汽式机组运行。这种运行方式造成设备利用率很低。
对于核能发电厂,会产生的很多热水,冷却热水就成了一个负担,只好将软化了的部分热水排出,汲取需要软化的凉水补充,因此,核能发电厂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会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中。
此外,还有许多低温热能没有充分利用。如地热、太阳能;又如石化厂、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等大型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废蒸汽和热水。有的需要经过余热锅炉收集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蒸汽轮机排出的热能浪费了;有的用冷却水将热量带出,在环境温度中散热降温,这不但造成环境热污染,也浪费热能。
在现实生活中,余热或废热在许多领域没有利用,或利用率差,或利用成本太高,而被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另辟蹊径,提供一种烟囱式空气换热发电系统,能够利用废热、低温余热进行发电,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烟囱式空气换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的烟囱,位于烟囱底部的空气腔和连通热源的热腔,冷端位于空气腔、热端位于热腔的第一组热管,以及位于空气腔出口和烟囱入口之间的涡轮发电机;所述空气腔设置有空气进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和特点在于:
(1)所述涡轮发电机为竖直排列的多个。
(2)所述空气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组热管的冷端连接的第一级散热器。
(3)所述涡轮发电机的空气出口上方设置有第二级散热器,第二级散热器连接有第二组热管的冷端,所述第二级热管的热端伸入热腔。
(4)所述空气腔和热腔为钟形嵌套结构,其夹层为空气腔,内部为热腔,热腔底部具有水池;
该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热源为蒸汽,水池为凝水池,凝水池口部设置有覆杯形隔汽罩或盖板;
所述热源为热水,水池为热水池,所述第一组热管的热端伸入热水池中;
所述热源为地热源,水池为位于地热源中的热水池,所述第一组热管的热端伸入热水池中;
所述热源为地热源,水池为位于地热源中的热水池,所述第一组热管的热端伸入热水池中,所述地热源中设置有空气换热器,空气换热器的出口连通空气腔,空气换热器的入口连通地面大气。
本发明将废热、低温余热转化为空气内能,进入涡轮膨胀做功,推动涡轮转动,内能转变为动能,涡轮驱动发电机转子转动,动能又转化成电能;涡轮排出的空气在烟囱抽力作用下上升,为涡轮提供压差。本发明利用废热、低温余热进行发电,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热源为蒸汽的烟囱式空气换热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热源为地热源的烟囱式空气换热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烟囱;2、空气腔;3、热腔;4、涡轮发电机;5、第一级散热器;6、空气进口;7、蒸汽管道;8、水池;9、第一组热管;10、冷凝水口;11、第二组热管;12、第二级散热器;13、隔汽罩;14、散热片;15、连接筋;16、空气换热器;17、空气过滤器;18、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振海,未经赵振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1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