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油脂风味劣变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1911.8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4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范婧;姜元荣;向传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D9/06 | 分类号: | A23D9/06;A23D9/02;A23L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油脂 风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油脂风味稳定性的方法,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通过控制PV(过氧化值)的变化从而控制花生油风味劣变的方法。
背景技术
PV(过氧化值)是指每千克油中所含有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它是油脂企业衡量油脂氧化的一项重要理化指标。油脂氧化是影响风味和货架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油脂自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极不稳定,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后分解产生许多小分子的次级氧化产物,如醛类、酮类、醇类、酸类等等。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大多含有特殊气味,影响油脂风味,从而降低食品的风味品质。因此,提高油脂氧化稳定性是保证油脂风味稳定性的较好的方法之一。Kristina Andrsson等人,通过检测挥发性氧化产物Hexanal和3-methylbutanal,从氧气含量和光照两方面考察了脱水奶油的氧化稳定性。Grapiste等人也分别从储藏温度和氧气含量两方面考察了葵花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到目前为止,针对油脂货架储藏过程中改善油脂风味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油脂氧化稳定性来实现。其方法主要有:
1、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提高油脂氧化稳定性
2、利用充氮包装降低包装内氧气含量以提高油脂氧化稳定性
针对浓香花生油产品,极少采用第一种方法以提高产品氧化稳定性。同时,结合现有油脂生产及包装技术,利用充氮包装以达到消除氧气技术成本较高,且效果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浓香花生油风味稳定性的方法,通过控制油脂的起始PV(过氧化值)、优化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以降低油脂的风味劣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控制油脂风味稳定性的方法来解决油脂风味劣变的问题。
现有的控制油脂风味劣变方法,多采用改变油脂结构或者去除包装内氧气来实现。在改变油脂结构的同时,有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充氮包装去除氧气,其对控制油脂风味劣变的有效性暂未能验证。同时,若需要得到较好的充氮效果,其生产成本较高。
本发明从控制油脂PV变化量从而达到控制油脂风味劣变的目的。本方法简单易操作,同时保证了油脂原有的油脂结构组成,降低了形成反式脂肪酸的风险,工艺成本低,方便工业化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由下列构思实现:通过控制油脂的起始PV(过氧化值)、优化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以降低油脂的风味劣变。
具体实施方式
选择无霉变、原料酸价和过氧化值符合标准的原料,经过蒸炒、压榨、沉降、过滤、精炼等工序,得到的油脂成品,以浓香花生油为例,PV变化量控制在0~3.0mmol/kg范围内。满足此条件的成品浓香花生油正常条件经过货架储藏,通过感官评价其风味,无明显劣变情况。
本发明所述的PV(过氧化值)的检测方法严格按照《GB/T 5538-1995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执行。
本发明所述的油脂原料包括(但不限于)所列油料产品,如大豆、玉米、花生、芝麻、葵花籽。
本发明适用于以下生产方式制得的油脂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压榨油、精炼油、浸出油。
本发明油脂产品的出厂PV,视不同油脂产品而定,就花生油而言,其PV变化量控制在0-1.4mmol/kg,其风味劣变现象不明显。
本发明所选用的浓香花生油均为自制浓香花生油,其制备工艺如下:花生原料→破碎→轧坯→蒸炒→压榨→沉降过滤→浓香花生油。按此方法制得PV为1.08mmol/kg浓香花生油,在此基础上,在避光、63℃温和加热条件下,分别存放2、4、6、8、10周,的到风味尚好。按照上述方法可以得到PV分别为2.60mmol/kg,5.21mmol/kg,7.02mmol/kg,9.68mmol/kg,14.20mmol/g的浓香花生油。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将起始PV为1.08mmol/kg,且风味较好的浓香花生油(自制),以300ml PET瓶密闭保存,避光置于63℃烘箱内进行加速实验模拟浓香花生油货架存放期间品质变化情况。2周后取出样品,分别进行PV检测和感官评价分析,感官评价标准见表1。测定其PV值降低0.21mmol/kg,风味一般,无明显风味劣变现象。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19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乌鸡桂圆养血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回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