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腐防垢新型电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2988.7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8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腐 新型 电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腐防垢新型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在储水式电热水器和快速电热水器领域,目前普遍用的加热方式是:在一个大的容器内放置电热管,洗浴用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容器内部,与原有的存贮水混合,电热管直接对这些水加热,混合后的水从出水管出来,直接供人洗浴。
目前主要加热方式的缺陷:
1、易结水垢
用电热管加热直接加热洗浴用水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非常容易结水垢,尤其是在水质较硬的地区。因为电热管壁温度非常高,高可达800摄氏度,而且是对静止的水加热,所以会很快形成大量水垢。
2、水垢的危害
水垢附在电热管表面,电热管发出的热量传不出去,导致电热管内部热量积聚,大量热量通过电热管外端散发出去,热效率降低;更有甚至,就会导致电热管局部融化,烧穿,使得水中带电。国内每年都有数列电热水器电死人的事故发生。
3、容易腐蚀
同时,热水器内胆长期接触含有多种酸根的自来水,加上长期保温,腐蚀性较强。焊缝处容易出现漏水,导致内胆使用寿命缩短。
4、镁离子危害
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各个厂家都采用了镁棒防腐,但是在起到防腐作用的同时,又给水中增加了镁离子,不仅影响洗浴液洗发液的效果,也对人体有害无益。
5、滋生细菌
内胆存储的热水长期保温,每次洗浴都是新水混旧水,使得水中细菌、病毒滋生,有害身体健康。
6、水温忽冷忽热
现有产品都是靠自来水通过一根进水管把冷水引入内胆,冷热水混合,再从出水管出来,这样就会出现冷热水混合不均的情况,水忽冷忽热。
7、内胆长期承压,容易出现变形、漏水。
热水器内胆进水阀都是常开的,而其要求有止回功能,内胆里面的水压就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高于自来水压力,有时会超过8.5公斤,而洗浴过程中,压力又会降低到自来水系统压力以下,反复出现的交大的压力差,造成内胆变形,对于采用搪瓷防腐的电热水器来说,可导致内部搪瓷脱落,对于采用不锈钢内胆的电热水器来说,会改变焊缝处、端盖处等应力较大处的不锈钢晶间结构,降低了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总之,内胆的反复形变加大了腐蚀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防腐防垢新型电热水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防腐防垢新型电热水器,包括外壳、外壳内的保温层以及保温层内的内胆,所述内胆内部设有一金属盘管、一储热传热介质加热介质以及一用于加热所述储热传热介质的加热元件,该金属盘管的两端延伸出内胆并与外界相通构成冷水进口、热水出口,该储热传热介质充满内胆,该金属盘管为螺旋状或蛇形管状。
本发明中,该加热元件设于该内胆内部储热传热介质中。
本发明中,该加热元件设于该内胆外部且包覆该内胆的外表面。
本发明中,当该加热元件设于该内胆外部且包覆该内胆的外表面时,该加热元件的外层可以包裹一层导热绝缘材料。
本发明中,热水器控制系统根据储热传热介质温度的不同可以调节所述加热元件自身的加热功率。
本发明中,所述储热传热介质为液体储热传热介质。
本发明中,所述液体储热传热介质为但不限于纯净水。
本发明中,所述储热传热介质也可以为固液相变储热传热介质。
本发明中,所述内胆还设有用于装入相变储热传热介质的入口。
本发明中,所述内胆还设有泄压阀和用于注入液体储热传热介质的注水口。
采用本发明所述防腐防垢新型电热水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强内胆抗腐蚀能力,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
2、抗水垢。提高热效率,降低烧穿而致水中带电事故出现的概率。
3、降低热水器内胆压力,延长使用寿命。
4、避免人为地向洗浴用水增加镁离子的操作,保障使用者健康洗浴。
5、避免因为存储热水而滋生的大量细菌进入洗浴用水而危害身体健康。
6、改变洗浴时忽冷忽热的现象,实现出水温度短时间内稳定,提高洗浴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防腐防垢新型电热水器的结构图。
【图号对照说明】
1内胆 2金属盘管
3储热传热介质 4加热元件
5冷水进口 6热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29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