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甜菜制糖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3117.7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5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婉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甜菜 制糖 工业废水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甜菜制糖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甜菜制糖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泛。甜菜制糖工业是排水大户,废水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甜菜制糖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原料预处理时产生的流洗水、工艺过程产生的压粕水、冲洗滤泥水、其它杂用水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含固量大(SS高达10g/L以上),且溶解性有机质含量高(CODcr高达5-6g/L),属典型的高浓有机废水。不同的是压粕水中的固形物为甜菜菜丝、菜渣,而流洗水中的固形物则是泥土、泥砂。
对于这类废水的处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成套工艺。但主体处理工艺基本是采用厌氧生物反应器+好氧生物反应器。其中厌氧生物反应器有厌氧折板反应器、UASB反应器、UBF反应器等。好氧生物反应器有接触氧化池、曝气池、生物滤池等。上述各工艺中,有的处理效果难以保证,有的则是操作复杂,总体上难言理想。因此,开发一套成熟可靠、操作简便、运行稳定的处理工艺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甜菜制糖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使处理废水中的CODcr满足GB8978-1996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一种甜菜制糖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其工艺流程为流洗水经涡流泥水分离器进行泥水分离后纳入综合废水;压粕水经过水平振筛进行固液分离后纳入综合废水;综合废水进入格栅集水池后,经泵提升至初沉池,然后依次进入水解酸化池与MUBF池,经过产酸与产甲烷两相厌氧系统之后,废水中有机质含量大幅度下降,然后废水再进入接解氧化池,最后经二沉池沉淀后排放。处理过程中各单元控制参数如下:
1)、流洗水涡流泥水分离器控制参数
水流涡流流速:0.2~0.3m/s
水力停留时间:5~10min
2)、压粕水水平振筛控制参数
筛孔尺寸:0.5mm
3)、格栅集水井控制参数
格栅栅隙:1~2mm
4)、初沉池控制参数
沉淀时间:1.5~2.0h
表面负荷:1.2~1.5m3/m2·h
排泥方式:泵式吸泥
5)、水解酸化池控制参数
采用厌氧接触工艺
水力停留时间:8~10h
有机负荷:1.5~2.0kgCOD/m3·d
内置组合填料:可为Φ150、Φ120组合填料(涤纶材质),间隔150mm
底部须布置穿孔曝气管
6)、MUBF池控制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30~35h
有机负荷:5~10kgCOD/m3·d
池深:10~12m至下而上依次为布水区、污泥反应区、滤料区、三相分离区。
布水方式:可采用“丰”字型穿孔管布水
滤料采用Φ150、Φ120立体弹性填料(塑料材质),间隔50mm
7)、泥膜共生系统控制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12~15h
有机负荷:1.0~1.5kgCOD/m3·d
曝气气水比:15∶1
内置Φ150立体弹性填料(塑料材质),间隔150mm
8)二沉池控制参数
沉淀时间:2.5~3.5h
表面负荷:0.8~1.2m3/m2·h
排泥方式:静压吸泥
2、一种甜菜制糖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工艺中共有四处回流系统,分别为二沉池至泥膜共生系统污泥回流系统、二沉池至水解酸化池污泥回流系统、接解氧化池至水解酸化池混合液回流系统、MUBF池内循环系统。各回流系统回流比分别为:20%~30%、30%~50%、50%~100%、200%~300%。
上述流洗水设置涡流泥水分离器的目的在于通过水体的涡流运动,分离水中的泥砂物质,从而达到对流洗水预处理的目的。
上述压粕水设置水平振筛的目的在于,利用振筛的筛分作用去除水中的甜菜菜丝,从而达到对压粕水预处理的目的。
上述格栅集水井中格栅栅隙取1~2mm,主要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可通过细格栅进行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婉,未经李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31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神经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放电腔内的气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