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测以及回报机器类型通信事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3217.X | 申请日: | 2011-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8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廖青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 以及 回报 机器 类型 通信 事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以下称为MTC),尤其涉及监测以及回报MTC事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机器类型通信(MTC)为无人类互动或干扰的装置间所进行的通信。该MTC可以包括在一网络服务器以及一MTC装置之间建立一链接,该MTC装置可以在一MTC订阅值内辨识。该MTC订阅值由该网络营运者提供给一MTC用户。该网络服务器和该MTC装置进行通信以根据该MTC订阅值检测一MTC事件,使得一旦检测到该MTC事件时可以对该MTC装置执行一网络行动。但是,因为错误的检测可能会导致不正确的MTC事件。因此,需要一种用于监测以及回报MTC事件的方法,藉以降低不正确的MTC事件检测,以及在检测到该MTC事件时减低对于该MTC网络以及MTC装置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以下称为MTC)事件监测方法,适用于一网络服务器内,包括:
a.由该网络服务器设定一检测敏感度(detection sensititvity)临界值;
b.由该网络服务器判定在一MTC装置的一MTC事件以及一相关检测敏感度参数;以及
c.只在当该相关检测敏感度参数等于或超过该检测敏感度临界值时,由该网络服务器将该MTC事件回报至一MTC服务器。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MTC事件监测方法,适用于一网络服务器内,包括:
a.该网络服务器被设定以检测一第一MTC事件以及一第二MTC事件;
b.由该网络服务器检测该第一MTC事件以及该第二MTC事件;
c.当检测到该第一MTC事件时,由该网络服务器检验是否检测到该第二MTC事件;以及
d.只在检测到该第一MTC事件以及该第二MTC事件时,由该网络服务器回报该第一MTC事件与该第二MTC事件至少其一。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MTC事件回报方法,适用于一网络服务器内,包括
a.在判定一MTC装置的一MTC事件后,由该网络服务器将该MTC事件回报至一MTC服务器;
b.该网络服务器由该MTC服务器接收一MTC事件响应,该MTC事件响应表示该MTC事件已被解决;以及
c.根据该该MTC事件响应,由该网络服务器分配一传送资源至该MTC装置。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支持机器类型通信的电信系统1的系统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MTC事件检测方法3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MTC事件检测方法4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MTC事件检测方法5的流程图。
【主要装置符号说明】
10a,10b~MTC装置;
11~无线接入网络;
14~控制节点;
16~核心网络;
160~网络服务器;
18~MTC服务器/MTC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为本发明实行的优选模式。这些描述是用以说明本发明的通常原则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可以参考所附权利要求书而界定。3GPP规范用于教导本发明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1是实施例中支持机器类型通信的电信系统1的系统图。该电信系统1包括MTC装置10a和10b、无线接入网络11、核心网络16、以及MTC服务器/MTC用户18。该MTC装置10a和10b无线耦接至无线接入网络11,其经有线、无线、或其结合的连接耦接至该核心网络16、接着到该MTC服务器/MTC用户18。该无线接入网络11包括基站12以及耦接到基站12的控制节点14。该MTC装置10a和10b和该基站12经由两者间的无线通道进行通信。该MTC装置10a和10b是设定用于MTC的用户设备,并且可以是手持移动电话、具有宽带网络卡的笔记型计算机、或是任何能够进行通信的其他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32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