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矿野外施工电力及风炮一体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3772.2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0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家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康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4 | 分类号: | E21F17/04;F02B63/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矿 野外 施工 电力 一体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采矿野外施工电力及风炮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野外作业的车载发电机组一般仅能用于发电,以提供在野外作业中的临时设施提供电力,其功能太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实际作业需要。
后来,出现了兼具提供电力和提供压缩气体两种功能的多功能车载机组,相比上述仅能提供电力的车载发电机组而言,其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压缩气体用于风炮作业,使用时,需要于压气机的输出端接上风炮,通过手动控制离合器的开合来控制压气机的停止与启用,其操作极其不方便,而且工作效率较低。
藉此,急需研究出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矿野外施工电力及风炮一体化系统,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性能及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采矿野外施工电力及风炮一体化系统,包括有底座和位于底座上的发动机、发电机、水箱散热器、齿轮变速箱、自动式电控液压离合器、第一联轴器、第二联轴器、第三联轴器、空压机、罐体、风炮及控制箱;
其中,该发动机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第一输出端连接于前述自动式电控液压离合器,并该自动式电控液压离合器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于空压机,该空压机连接有一用于存储高压气体的罐体,空压机向罐体注入高压空气,该罐体连接于前述风炮,以将高压气体提供给风炮作业时提供动力;以及,该发动机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于前述齿轮变速箱的输入端,该齿轮变速箱则将动力分别输出至前述水箱散热器和发电机;
该控制箱分别连接于前述发电机、发动机、齿轮变速箱、水箱散热器、自动式电控液压离合器及空压机以及时控制其工作情况,当前述罐体内的高压气体饱和时,该控制箱则控制前述空压机自动停止向罐体内继续注入高压气体,并该控制箱同时控制前述自动式电控液压离合器及时断开以中断前述发动机与空压机之间的连接,以停止前述发动机朝向空压机提供动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动机系内燃机。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
一、通过前述各功能模块间的配合,实现了该系统能够提供电力、压缩气体、风炮作业等多种功能,当前述罐体内的高压气体饱和时,该控制箱则控制前述空压机自动停止向罐体内继续注入高压气体,并该控制箱同时控制前述自动式电控液压离合器及时断开以中断前述发动机与空压机之间的连接,以停止前述发动机朝向空压机提供动力;整个过程中,将自动控制替换了传统技术中的手动控制,控制箱对各功能模块的工作情况监控也更为精准及时,优化了该系统的使用性能,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也使得该系统应用于采矿野外施工时其操作更加方便。
二、本发明中使用的空压机,相比传统技术中使用的压气机而言,其成本更低,这样,有效降低了成本,而空压机和罐体的组合应用,进一步满足了对高压气体的压力要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发动机 20、发电机
30、水箱散热器 40、齿轮变速箱
50、自动式电控液压离合器 60、空压机
70、罐体 80、风炮
90、控制箱 101、第一联轴器
102、第二联轴器 103、第三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底座和位于底座上的发动机10(本实施例中系采用内燃机)、发电机20、水箱散热器30、齿轮变速箱40、自动式电控液压离合器50、第一联轴器101、第二联轴器102、第三联轴器103、空压机60、罐体70、风炮80及控制箱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康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康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3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