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砟轨道大单元式轨道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3932.3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畅德师;张岷;魏周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轨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砟轨道大单元式轨道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铁路轨道由碎石道床、轨枕、钢轨和扣件等组成,直接支撑钢轨的轨枕一般为防腐枕木,嵌在石砟中,其作用是将钢轨的载荷传递到路基上,该类型的轨道虽然造价较低,但线性精度不高,维修量大,不适合高速列车的通行。近年来,为了适应铁路提速的需要,无砟轨道技术以其平顺性好、全寿命周期长、维护较少的特点成为替代传统轨道的先进轨道技术,其线性高精度的特点使得列车运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无砟轨道的轨枕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在土路基或隧道内,铁轨和轨枕分别铺设和浇筑到混凝土道床板后,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轨道各组成部分随温度变化的拉、压应力不尽相同,造成各组成部分的形变差异,甚至发生道床板裂缝、断裂的现象,严重时将大大影响了无砟轨道的平顺性和使用寿命,也降低了列车运行的速度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通透的伸缩真缝将道床板分成若干大单元板、再用不通透伸缩假缝将大单元板分成若干小单元板的无砟轨道大单元式轨道板,配合支承层上设置的与道床板真假缝一一对应的不通透伸缩假缝,共同作用,缓和轨道板随环境因素变化而产生的形变和避免道床板的开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无砟轨道大单元式轨道板,包含有支承层、道床板和轨枕,道床板铺设在支承层上,轨枕嵌设在在道床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道床板上设置有通透的道床板伸缩真缝,道床板伸缩真缝之间设置有若干不通透的道床板伸缩假缝;
所述的道床板伸缩真缝和道床板伸缩假缝的位置与轨枕位置不重叠;
所述的支承层上表面对应于道床板伸缩真缝和道床板伸缩假缝的位置设置有不通透的支承层伸缩假缝。
所述的支承层伸缩假缝的开缝深度为支承层厚度的1/4,宽度为4~8毫米。
所述的道床板伸缩真缝的宽度为20~40毫米。
所述的道床板伸缩假缝的开缝深度为支承层厚度的1/4,宽度为4~8毫米。
所述的支承层伸缩假缝和道床板伸缩假缝中均灌注有弹性防水嵌封胶。
所述的道床板伸缩真缝缝间设置传力杆,缝间传力杆的下层填充聚乙烯泡沫板,上层灌注弹性防水嵌封胶。
所述的道床板采用双层配筋、单层配筋或无配筋的结构。
所述的道床板采用双层配筋结构时,上层纵向钢筋在道床板伸缩假缝处断开,下层钢筋不断开。
所述的道床板采用单层配筋结构时,纵向钢筋跨越道床板伸缩假缝,并在道床板伸缩假缝两侧交错对称断开,且跨越道床板伸缩假缝的钢筋部分包裹一层塑料薄膜或涂沥青。
所述的道床板采用无配筋结构时,在道床板伸缩假缝处设置纵向短钢筋,短钢筋一端固定在道床板内,另一端包裹一层塑料薄膜或涂沥青。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涉及的轨道板的大单元结构,使道床板内部产生的、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拉、压应力变小,避免了轨道连续结构所产生的超限、超标和不规则裂缝,特别是可避免在极端高温季节发生的道床板拱起的现象;由于这种轨道板允许结构伸缩,大大降低了道床板内的应力,从而可降低板内的纵向配筋量,与连续轨道板相比较,在同等设计寿命强度下,至少可节省1/3或1/2的钢筋用量;所设置的真、假缝均采用弹性嵌缝胶灌注,防止水和沙尘侵入缝内,可避免环境对混凝土的侵蚀,保证道床板的使用寿命;道床板伸缩真缝处设置传力杆,限制了板之间的剪切变形,假缝处设置适量的钢筋相连或钢筋跨越,同样限制了板之间的剪切变形,可保证轨道位置和线路中线保持在原位状态,保证了列车运营的平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道床板采用单层配筋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基,2-支承层,3-道床板,4-轨枕,5-道床板伸缩真缝,6-道床板伸缩假缝,7-支承层伸缩假缝,8-传力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砟轨道大单元式轨道板设置了支承层2、道床板3和轨枕4。
支承层2铺设到路基1之上,可采用C15、C20混凝土或水硬性支承层,厚度为250~300毫米,宽度为3米。其上表面锯切出与轨道方向垂直的支承层伸缩假缝7,深度为支承层2厚度的1/4,宽度为4~8毫米。每两条支承层伸缩假缝7之间的距离为3.9米。支承层伸缩假缝7中灌注防水嵌封胶,嵌封胶固化后形成粘接于混凝土缝中的弹性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39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