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机身结构爆破切割防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3936.1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娟;朱永峰;关焕文;封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25/00 | 分类号: | B64D25/00;B64C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机身 结构 爆破 切割 防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救生技术领域,特别是爆破切割时的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事故中,由于起火或吸入烟雾、没有足够的时间到达飞机应急出口、没有受过培训的乘员不能熟练打开应急舱门、乘员恐慌、舱门拥挤、应急出口堵塞等因素,使得乘员或机组成员在本来可以生存的坠毁事件中丧生。采用爆破切割技术可以迅速形成应急出口,可节省撤离时间,避免以上问题,提高救生成功率。同时也可以避免舱门因碰撞变形而打不开的情况发生。此外,相对于应急出口舱门结构来说,爆破切割形成应急出口可以简化飞机结构的复杂性,减轻飞机重量。对爆破切割产生的反向冲击碎片和形成出口处弯边毛刺的处理是爆破切割技术在航空救生领域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飞机机身结构爆破切割设计防护方法,防止碎片的反向冲击,同时,防止爆破切割形成的应急出口弯边和毛刺对撤离人员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飞机机身结构爆破切割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护装置的截面为槽型结构,安装过程中,防护装置覆盖切割索,该防护装置的一侧弯边与切割索附近的长桁结构或框结构连接,另一侧弯边的位置越过切割索中心线,上述另一侧弯边的底端与切割索保护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留有缝隙,并且防护装置的顶部与切割索保护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留有空腔。
所述防护装置所用材料为硬度不低于铝合金的金属材料。
所述防护装置与长桁结构或框结构的连接方式为铆接或螺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爆破切割产生的反向冲击碎片和形成出口处弯边毛刺对逃生人员的影响,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机身结构爆破切割防护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2:A-A视图(防护装置与框结构连接示意)
图3:B-B视图(防护装置与长桁结构连接示意)
1-长桁结构
2-框结构
3-飞机蒙皮
4-切割索
5-防护装置
6-防护装置弯边与切割索橡胶护套间隙
7-防护装置弯边与切割索中心轴线间隙
8-防护装置与切割索橡胶护套最高点间隙
9-防护装置厚度
10-防护装置与框结构、长桁结构的紧固件连接孔
11-切割索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切割区域为飞机典型机身结构见图1,机身结构组成有:长桁结构1,框结构2,和飞机蒙皮3,切割索4爆破切割机身结构形成应急出口。为保证切割索4爆破切割后产生的反向碎片不对机身内部设备及人员产生伤害影响、同时保证形成应急出口的弯边毛刺不影响乘员撤离,设计了防护装置5。
防护装置5的横截面为槽型,覆盖整个切割索的布置区域,防护装置5与切割索周围的框结构、长桁结构铆接;防护装置外侧弯边距离切割索保护套上端有一定间隙6;防护装置弯边必须将切割索中心轴线包含在内,与切割索中心轴线有一定距离7;防护装置内部最高点离切割索跨长桁和跨框最高点有一定距离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3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贮能式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腔内倍频激光器的激光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