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3940.8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9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同轴 同步 操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气动弹性领域颤振模型风洞试验技术,适用于尾段颤振模型风洞试验的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对于非同轴同步运动的翼面,其安装位置为空间形式。该类型的舵面运动方式在以前的模型设计中从未遇到过,并且颤振模型由于诸多设计参数的限制,现有的操纵机构不能实现在同一驱动点进行非同轴翼面的同步驱动,使得颤振模型模拟升降舵操纵的连接十分复杂。如果采用两套操纵机构,则难以准确模拟左、右升降舵的操纵刚度和间隙。这就必须设计一种新的操纵机构,通过风洞试验来研究升降舵操纵刚度及其颤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了一种用于尾段颤振模型风洞试验的非同轴升降舵的同步操纵机构,该机构克服了现有操纵机构不能同时实现非同轴舵面同步运动的缺陷,在同一驱动点实现了左右升降舵的同步操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机构,由本体1、左拨叉2、右拨叉3、关节轴承4(2个)、销轴15(2个)、弹簧接头连接杆6、弹簧接头7、销轴28、套管9(2个)、销轴310(2个)及销轴411组成,其中左拨叉2、右拨叉3分别通过关节轴承4和销轴15操纵机构本体1连接起来;套管9与两个拨叉通过销轴310来连接; 弹簧接头连接杆6与操纵机构本体1是螺纹连接;弹簧接头7与弹簧接头连接杆6通过销轴8来连接;左升降舵12、右升降舵13分别与左拨叉2、右拨叉3连接;同步操纵机构本体1通过销轴411悬挂在主结构14上,同时弹簧接头7与机体主结构14通过弹簧15连接。
所述套管9为聚四氟乙烯套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成功应用于非同轴同步运动翼面低速颤振模型风洞试验,满足颤振模型风洞试验变参要求,为风洞试验研究尾段颤振问题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机构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非同轴翼面同步操纵机构分解示意图
1-本体
2-左拨叉
3-右拨叉
4-关节轴承(2个)
5-销轴1(2个)
6-弹簧接头连接杆
7-弹簧接头
8-销轴2
9-套管(2个)
10-销轴3(2个)
11-销轴4
12-左升降舵
13-右升降舵
14-机体主结构
1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颤振模型同步操纵机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一种用于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机构,由本体1、左拨叉2、右拨叉3、关节轴承4(2个)、销轴15(2个)、弹簧接头连接杆6、弹簧接头7、销轴28、聚四氟乙烯套管9(2个)、销轴310(2个)及销轴411组成,其中左拨叉2、右拨叉3分别通过关节轴承4和销轴15操纵机构本体1连接起来;聚四氟乙烯套管9与两个拨叉通过销轴310来连接;弹簧接头连接杆6与操纵机构本体1是螺纹连接;弹簧接头7与弹簧接头连接杆6通过销轴8来连接;左升降舵12、右升降舵13分别与左拨叉2、右拨叉3连接;同步操纵机构本体1通过销轴411悬挂在主结构14上,同时弹簧接头7与机体主结构14通过弹簧15连接。
舵面运动时带动左、右拨叉,左、右拨叉通过四氟乙烯套管带动操纵机构本体运动;操纵机构本体的运动又带动弹簧接头连接杆的运动,进而驱动弹簧。实现了非同轴的左、右升降舵同步的运动,并且模拟了升降舵操纵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39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颈部拉钩
- 下一篇:一种咬纸牙牙轴支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