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直径超长桩钢筋笼安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4935.9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忠;陈鸣;荣劲松;周翰斌;何锦明;吴木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刘菁菁 |
地址: | 510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径 超长 钢筋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工程或桩基础中的钢筋笼加工及吊装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跨度大、水位深的桥梁基础施工需要大直径、超长的承重桩,例如贵广铁路北江特大桥243#、244#墩为两主塔承台,采用低桩承台形式,基础为18根Φ3.0m钻孔桩,设计桩长分别为95.6m、102m,为贵广铁路全线第一深水大直径超长桩,被誉为“贵广第一桩”。
鉴于钢筋笼大、长、重的特点,加工难度增加,且加工完后的安装施工远比普通钢筋笼难度高,因此钢筋笼的加工质量、对接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考虑到进度原因,钢筋笼的加工及施工,均需要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技术,使之符合各方的要求。
随着钢筋笼对接数量的增加,重量也增加,如由位于底部的钢筋笼承载上部钢筋笼的重量,则底部钢筋笼易受压变形,发生扭曲等现象,造成施工上的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直径、超长钢筋笼的安装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直径超长桩钢筋笼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连接吊具与第一节钢筋笼,并以起吊设备吊起连接有第一节钢筋笼的吊具;
(2)把第一节钢筋笼吊放并悬挂于一钢筋笼悬挂环装置,拆除所述吊具与第一节钢筋笼的连接,
所述钢筋笼悬挂环装置,包括一支撑圆环及若干支撑梁,所述支撑圆环由内环体、外环体、上底板及下底板围合而成一环形柱体,环形柱体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径向穿孔;所述支撑梁由两根槽钢或型钢背向加工连接构成,并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支撑圆环的径向穿孔中;
(3)连接吊具与第二节钢筋笼,并以起吊设备吊起连接有第二节钢筋笼的吊具;
(4)把第二节钢筋笼吊放于第一节钢筋笼上方,对位,使两节钢筋笼的主筋对接;
(5)吊起对接好的钢筋笼,并解除所述钢筋笼悬挂环对第一节钢筋笼的悬挂支撑,使第一节钢筋笼下放至预设的第一级深度,此时第二节钢筋笼的上部位于所述钢筋笼悬挂环的支撑圆环内部;
(6)把支撑梁插入所述钢筋笼悬挂环槽孔,使第二节钢筋笼的箍筋悬挂于所述支撑梁,并拆除吊具与第二节钢筋笼主筋的连接,完成一个施工循环;
(7)连接吊具与第三节钢筋笼,并以起吊设备吊起连接第三节钢筋笼的吊具,进入下一施工循环,依次对接好钢筋笼,逐级下放,直至第一节钢筋笼到达桩位底部。
其中,所述吊具包括至少一组合扁担梁,所述组合扁担梁主体由两根槽钢或型钢等背向加工连接构成,所述组合扁担梁主体的上侧设置有两对上吊耳、下侧设置有两对下吊耳;及与所述下吊耳数量相同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上部为吊耳,下部为设有通槽的主体;及至少一个吊环,连接于所述下吊耳及连接器吊耳之间;及若干条钢丝绳。
作为可选方式,所述组合扁担梁主体由两根槽钢通过焊接,或螺接,或卡接,或嵌接背向焊接而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吊具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所述组合扁担梁及设置于两根组合扁担梁之间并与之垂直的两根连接杆,所述两根连接杆两端固定连接于两根组合扁担梁,构成“井”字形,这种结构可加大承载力。
所述两节钢筋笼的主筋对接后以套筒套接固定。
具体地来说,所述组合扁担梁的上吊耳直接或通过吊环悬挂在钩挂于起吊装置的钢丝绳的末端,所述组合扁担梁的下吊耳与连接器的吊耳通过吊环直接连接,或通过吊环及连接于吊环间的钢丝绳连接;所述连接器的通槽上穿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的末端连接于钢筋笼的主筋及箍筋。
所述支撑梁长度大于所述支撑圆环的直径,并架设于位于所述支撑圆环底平面同一直径的两个径向穿孔之间,这种结构有利于增大受力底面积,即使悬挂环装置放置于钢护筒之上也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所述支撑梁是由两根槽钢通过焊接,或螺接,或卡接,或嵌接连成一体。
本发明的钢筋笼安装方法采用承重力强的钢筋笼悬挂环作为钢筋笼的临时支撑装置,并采用专用吊具起吊,完成钢筋笼的起吊、临时悬挂放置、对接、下放悬挂的循环过程,对接好的钢筋笼以悬挂状态位于桩孔内,避免出现了底部钢筋笼由于承受上部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变形、扭曲、错位等诸多问题。本发明的安装方法简单而有效,使用灵活,能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字型扁担梁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A-A剖面图。
图1c为图1a的B-B剖面图。
图1d为图1a的俯向视图。
图2为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49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
- 下一篇:表面活性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