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回收一次性筷子制作菌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5147.1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3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光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B09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64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回收 一次性 筷子 制作 菌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菌种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回收一次性筷子制作菌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单一丝网状细胞称为菌丝。肉眼可以看见菌丝体,如冰箱只能够长期储存的桔子皮上长出的蓝绿色绒毛状真菌,放久的馒头或面包上长出来的黑色绒毛状真菌。日常生活中,食用菌也是菌株的一类,如:香菇、平菇等。
目前,培养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的菌种,多数常是普通木屑种,它是利用普通木屑发菌制作菌种。这种方法发菌时间长,平均需要40天左右,且由于时间长,菌种老化现象十分突出,从而影响菌种口感和营养价值。另外,普通木屑发菌后,木屑不可重复利用,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回收一次性筷子制作菌种的方法,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发菌时间长、菌种易老化以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利用回收一次性筷子制作菌种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脱油、清洗:
将完整无损坏的一次性筷子,做清洗、脱油以及漂洗处理后,晾干;再按大小头一样分开摆放,扎捆;
2)预煮、增湿增养:
按每百公斤水里增加磷酸二氢钾200mg,硫酸镁100mg,石膏1kg,麸皮10kg,配置溶液;
将上述处理干净的一次性筷子置入上述溶液中,煮沸30分钟;
3)袋装:
选用17cm×38cm的菌种袋;
先装入常规菌种培养用的培养料0.5cm(防止筷子扎破袋底);
按筷子大头向下,小头向上装入袋子,每袋大约200根左右;
再装入200克/袋的细木屑料抖动,使细木屑料均匀落入筷子之间的缝隙中,上面再装0.5cm的细木屑料,封口;
下来按常规中间用菌棒(15cm)塞棉的方法封口;
4)灭菌:把之前预制的棉球装袋密封和培养料袋一起灭菌;
5)按常规环境对接种箱消毒,接种时,从接种消毒箱取出一次性筷子(菌丝菌种),插入菌棒中,将插孔用棉球封塞;
6)放入培养室22℃-25℃恒温培养,18天左右菌可发满袋即成。
上述清洗具体是用自来水清洗筷子上的杂物;所述脱油具体是清洗过的筷子放入配有洗洁净溶液的容器(大盆)里搓揉脱完掉筷子上粘染的油渍;所述漂洗具体是用清水漂去筷子上残留的洗洁净溶液。
上述扎捆是约200根一次性筷子扎成一捆。
上述灭菌的操作是常压下,温度上100℃后,保持18小时或高压下,压力上到0.05后,放掉冷气,压力上到0.15后保持2.5小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发菌快,比普通木屑种快20天左右,从而避免了菌种老化。
2、接种时,采取棒的两头各接一根筷子菌种,小头向内,大头向外,自动封口,不用套袋或地膜,节省人工,减少杂菌感染机率。
3、等到菌斑长到3cm检查时,取出筷子,它又是增氧孔,从而避免了扎一道二道孔的麻烦。
4、取出的筷子留到来年可再次利用。
5、平常一包菌种接香菇20袋左右,而一包筷子菌种可接100袋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筷子菌种是从餐馆、酒店回收的废旧一次性筷子,经过挑选、脱油、清洗、预煮增养,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而成的。
具体地:
一种利用回收一次性筷子制作菌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脱油、清洗:
①将完整无损坏的一次性筷子
②清洗:用自来水清洗筷子上的杂物。
③脱油:清洗过的筷子放入配有洗洁净溶液的容器(大盆)里搓揉脱完掉筷子上粘染的油渍。
④漂洗:用清水漂去筷子上残留的洗洁净溶液。
⑤晾晒:把漂洗干净的筷子放在境环境清净的地方在太阳光下晒干,便于在预煮,预煮之时,养份充分进入筷子内部。
⑥挑选:大头、小头分开整齐一致。
⑦扎捆:200根扎一捆,接种时大头开口,减少污染,便于接种;
2)预煮、增湿增养:
按每百公斤水里增加磷酸二氢钾200mg,硫酸镁100mg,石膏1kg,麸皮10kg,配置溶液;
将上述处理干净的一次性筷子置入上述溶液中,煮沸30分钟;
3)袋装:
选用17cm×38cm的菌种袋;
先装入常规菌种培养用的培养料0.5cm(防止筷子扎破袋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光,未经杨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51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