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衍射光的激光电子标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5296.8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2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斌;马国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00 | 分类号: | G01C1/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衍射 激光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间角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衍射光的激光电子标靶,用于对诸如盾构机等大型装备系统的定位、导向。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大型装备系统作业时的姿态测量、导向,主要采用陀螺定向与激光定向技术。陀螺仪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的角动量大小与方向在惯性空间保持不变的机理来实现对空间角度的测量,但其具有时滞较大和方位漂移等缺陷。而基于激光定向技术的德国ZED与VMT激光导向系统,以不同的测量原理,都可很好实现对空间角度测量,实现对装备的姿态测量、导向,但是光路系统较为复杂。
国内、外的专利文献中部分基于激光测量的电子标靶系统中采用激光技术和倾角仪相结合,来实现对空间角度的测量。这种系统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因倾角仪测角精度的局限,而导致整个系统对空间角度测量精度的限制;二是倾角仪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产生的漂移较为严重;三是由于空间上的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测量途径或方式,理论上各空间角度难以同时测量,当装备姿态变化较快时,测量精度将影响严重;四是因光路系统中的相差、球差、环境光干扰等因素影响激光光斑中心坐标。这些都会导致标靶系统精度及工作稳定性的降低,影响空间角度的精确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衍射光的激光电子标靶,具有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强、空间角度测量分辨率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一种基于无衍射光的激光电子标靶,包括激光光源、立方角锥棱台透镜、分光光路、重力阻尼摆、圆锥透镜、图像传感器和图像信息处理系统,激光光源发出的光入射立方角锥棱台透镜,从立方角锥棱台透镜反射的光束供测距使用,从立方角锥棱台透镜透射出的激光进入分光光路,分光光路将入射的激光束分成水平方向光束和垂直方向光束,水平方向光束穿过圆锥透镜形成无衍射光斑O2;垂直方向光束通过重力阻尼摆稳定后穿过圆锥透镜形成无衍射光斑O1;图像传感器捕获无衍射光斑O2和O1并传送给图像信息处理系统,图像信息处理系统依据无衍射光斑O2计算得到标靶的水平航角和俯仰角,依据无衍射光斑O1计算得到标靶的滚动角。
所述分光光路包括分光片、第一平面反射镜和第二平面反射镜,第二平面反射镜连接重力阻尼摆,所述立方角锥棱台透射出的激光入射分光片,分光片将该激光分成水平方向光束和垂直方向光束,水平方向光束依次经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分光片反射后穿过圆锥透镜形成无衍射光斑O1,垂直方向光束依次经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分光片透射后穿过圆锥透镜形成无衍射光斑O2。
所述分光片的平面法向与第二平面镜的平面法向成45度角。
所述重力阻尼摆为带电磁阻尼的重力摆。
本发明是在基于无衍射光具有优良光斑中心定心性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种全光学空间角度测量装置。本发买能够依据图像传感器捕获的无衍射图像计算两无衍射光斑中心,进而获得被测目标物绕其滚动轴的滚动角、被测目标物相对于激光光轴的水平夹角与俯仰角。采用无衍射光斑寻找中心的特定算法,光斑中心坐标可达亚像素级。该空间测角装置具有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强,高的分辨率和较高的空间角度测量精度。本发明的优点具体现在:
1将空间的三个角度的测量都采用了全光学的测量方式,保证了空间三个角度测量的精度。
2无衍射光优良的定心特性和强的抗环境光干扰能力,提高了光斑中心的定心精度,确保了较高的空间角度测量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3将空间各个角度的测量,都通过CCD图像传感器上的计算获得,确保了各角度测量的同时性。
4传感器上记录了蕴含三个空间角度的两个无衍射光斑中心信息,两光斑找中心算法可重复利用,可减少软件开发强度。
5、整体结构紧凑、简单,易于工程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学原理图;
图3为立方角锥棱台透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实现本实例的所需具体器件:透射率为50%的分光片4、2片平面反射镜3与5、带阻尼重力摆6、圆锥透镜2与立方角锥棱台透镜7,立方角锥棱台透镜上下两底面平行,采用CCD图像传感器捕获无衍射光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52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