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5484.0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4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梁锦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锦雄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张国良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及生活污水生化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通过利用微生物以低能耗方式对含碳、氨氮、磷及相关有机污染物的有机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同步进行净化再生处理的生物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住人口迅速增多,带来了大量的生活污水,散布的小工厂也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这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排放亦随之增多,当有机污染物负荷过高时,超出容纳水体所能稀释降解的限度时,容纳水体中的溶解氧会迅速被消耗而呈缺氧状态,容纳水体渐变得富营养化,水体便发黑发臭;浮游性水生植物因此获得迅速生长的空间,随着这些植物的快速增多,水中的溶解氧会更快耗竭而致缺氧,水中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直接受到威胁,直至死亡、尸体腐败,导致污染水体并出现恶臭,如此恶性循环不断。久之整个容纳水体区域将变得臭气熏天、水体乌黑、淤泥增多,直致变为“毒泥滩”,严重的影响了周边的环境。
早期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工艺为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A-B法等。
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因为微生物的含量低,因此,对于高浓度的有机污水处理效果差,也不觉备生物脱氮的功能,已不适应目前的处理出水要求。近年来,通过对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不断深入研究,对于有机污水开始采用微生物固化生物滤池技术(在污水处理池中安装固定有够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的载体,需处理的无说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穿过有微生物附着的载体来完成污水处理。)取得众多的成功案例,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生物膜净化污水的技术成果。该工艺多采用颗粒状的陶粒作为填料载体,其比重大于水,沉降在池底的承托层上,容易造成结膜堵塞污水通道。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必须通过反冲的方法打通水道,操作复杂不便于管理,因此无法适应大规模推广使用。
另外,现有的利用微生物生活处理污水的工艺中,大多是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或处理装置处理污水。该类生物膜法处理器的处理方式是,废水由进水口进入生物膜容器内,较大的压力促使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及微生物被过滤附着于内侧形成生物膜进行底物分解,水则通过物理性滤膜过滤得到净化由出水口流出。这类型的生物膜处理装置,在日常运营中,管理人员技术基础要求高,工艺复杂,需要反复的反冲洗以防堵塞,物理性滤膜使用寿命有限,运营能耗高,经营成本高昂,建设投资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生长并形成固定活性微生物膜、吸附分解碳、氮、磷等有机物的生物窠。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窠,包括设置有通孔的中心环体,环绕中心环体的外周竖立设置有若干块生物载片。本发明中的中心环体可以是圆环体、方环体等。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中心环体的上下面的外周各设置有若干块生物载片,上端的生物载片与下端的生物载片分别错开排列。
对上述方案的更一步改进:所述的生物载片的底部连接有外延环体。
对上述方案的更一步改进:所述的外延环体的宽度为生物载片的底部长度的1/5~1/3。
对上述方案的更一步改进:所述的生物载片每两块组成一对,在两生物载片之间连接有挡片。
对上述方案的更一步改进:所述的生物载片的表面形成若干条凸起的波浪纹。所述的波浪纹有利于增大表面积,提高吸附的能力。
对上述方案的更一步改进:所述的生物载片每两块组成一对,在两生物载片之间连接有挡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生物载片为扇形状结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中心环体的上下端的外周分别设置有六对扇形状的生物载片。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生物载片的底部连接有两个外延环体。
本发明生物窠通过中心环体上环绕的生物载片,同时中心环体与生物载片构成的立体空间预留污水的流经的空间,便于污水于生物载片的充分接触,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由微生物分解、降解,不需添加任何其他化学药品(消毒剂除外),不再污染环境,符合环保要求。
本发明在生物载片上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三个区间共存,协同作用倍增,能承受负荷变化大的水质,净化效果好,同时能保持出水稳定性。生物膜中的高营养级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代谢转移为能量,合成新细胞,故剩余污泥极微,不必排出污泥不需要安装污泥压滤机
本发明生物巢结构紧凑,构思巧妙,可以持久耐用,它的日常维护简单,可以同步脱碳、去氮除磷。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生物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锦雄,未经梁锦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54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同时测量温度的光纤涡街流量计
- 下一篇:输电线路防振锤自动拆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