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5566.5 | 申请日: | 2011-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许有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38 | 分类号: | F16M11/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支撑结构,尤指一种具有收合功能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按随着平面监视器,例如液晶监视器、液晶电视或等离子体电视…等,因具备有质轻、薄化及无辐射线等优点,故已逐渐取代传统笨重的映像管(CRT)监视器。是以,支撑结构已成为平面监视器不可或缺的附属品,由于平面监视器观赏时具有视角的限制,故其与基座间均设有至少一铰链装置,使得该平面监视器相对于基座具有仰角调整的功能。
然而前述基座却无法提供平面监视器升降及前后移动功能,因此,相关业者开发出一种平行设置的辅助连接元件,例如二连杆的端部分别接装于一连接元件上端的主铰链及下端的基座铰链之间,即以中国于2006年3月8日授权公告的CN 1244852C号专利案的“在倾斜结构方面得以改进的监视器”(对应于美国第6,822,857号专利案)为例,如该案图5所示的元件标号为100、110即为彼此平行的一对辅助连接元件。其中,该连接元件侧边的一对辅助连接元件、主铰链和基座铰链共同构成一平行四连杆机构,以致该辅助连接元件将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元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监视器主体的倾斜运动。亦即,如欲进行监视器主体高度调整时,该连接元件沿上下方向倾斜监视器主体时,仅与主支架相结合的第二和第三摩擦弹簧(套筒)会绕着第三和第四铰链销旋转,使得监视器主体于位移过程中仍会保持原有角度。
而就平面监视器制造商言,为缩减运输时的材积,因此在装箱前,必须使支撑物、连接元件与基座形成收合型态,使三者的高度降至最低。由于已知支撑结构的连接元件与主铰链间可自由地旋转,如果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处于支撑结构处于未收合的较高位置时,即先将平面监视器由直立型态转成水平收合型态时,因平面监视器的重心偏移,而容易造成支撑结构的倾倒,甚至造成平面监视器的毁损,进而造成制造商或使用者在收合使用上的困扰,而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其枢接于连接元件上端的主铰链设有一止挡机构,使被支撑物处于未收合型态的较高位置时,因该止挡机构的止挡作用,而无法由直立型态转成水平收合型态;而当支撑结构进行收合运动时,由第一辅助连接件、基座铰链、主铰链及连接元件所构成的非平行四连杆机构可带动止挡机构转动,而逐渐改变止挡位置,使被支撑物能够进行水平收合,如此,可在收合过程中保持被支撑物的稳定,而不致发生倾倒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
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
一基座;
至少一基座铰链,各基座铰链以一固定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下端及一接装于基座的下支架,使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该固定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第二下轴环;
至少一主铰链,各主铰链以一活动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上端及一与被支撑物相连接的上支架,使上支架相对于连接元件可进行仰角的调整;其中,第一上轴环与上支架的邻接面相对设有一第一挡榫及一第一调整槽,该第一挡榫插入第一调整槽内,以作为上支架的止挡,该活动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上轴环和至少一可与活动轴杆连动的第二上轴环;
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件,是平行地设于该连接元件至少一侧,各第一辅助连接件上、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上、下轴环周缘开设的一上、下接孔,且下接孔至固定轴杆中心点的距离大于上接孔至活动轴杆中心点的距离;以及
至少一对第二辅助连接件,是邻接于第一辅助连接件,并平行地设于该连接元件至少一侧,各对第二辅助连接件上、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二上、下轴环径向相对开设的一对上、下接孔,且各对下接孔的距离等于各对上接孔的距离;
当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收合运动时,该第一辅助连接件反向拉动该第一上轴环旋转,而逐渐改变止挡的位置,而第二辅助连接件则使第二上轴环亦反向旋转,以保持原有角度,并带动该上支架于收合过程中仍保持原有角度。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
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
一基座;
至少一基座铰链,各基座铰链以一固定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下端及一接装于基座的下支架,使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该固定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下轴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55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