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复合解堵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5968.5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0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霞;王奎涛;张炳烛;赵海栋;邢士辉;孙艳美;王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8/524 | 分类号: | C09K8/524;C09K8/528;E21B3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1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复合 解堵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井复合解堵剂,属于油田化学助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井主要使用土酸、盐酸等强酸进行酸化解堵,但是其只能解除大部分的无机物对底层的堵塞,对细菌、高分子聚合物等的解堵效果不明显;或者使用季铵盐类、醛、酮类非氧化性杀菌剂进行杀菌,但是非氧化性杀菌剂的作用时间慢,而且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因此,作用效果也不明显。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是利用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解除压裂液、钻井液中有机高分子的堵塞,杀死细菌,溶除铁垢等;利用其复合酸解除大部分的无机物的堵塞。二氧化氯解堵剂虽然已经小范围开始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油田解堵使用的二氧化氯解堵剂都是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加酸活化后使用的,如果直接在地面活化后注入井底,由于浓度太高,气味太呛会对地面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直接注入由于二氧化氯浓度太高会造成井管腐蚀,而且有可能引起爆炸,如果二氧化氯浓度过低,不会有爆炸的可能,操作也很安全,但效果不明显,也有将原料注入井底在井底产生二氧化氯用于油井解堵的技术,二氧化氯投加量很大,成本较高,因此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一直不能实现大规模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井复合解堵剂,它能够避免井上活化带来的施工麻烦和安全隐患,并且能够使二氧化氯在低浓度下发挥作用实现油井解堵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一种油井复合解堵剂,它由A、B两种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比例为1∶5~8。
所述A组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料组成:
二氧化氯母体20~50、抗热剂1~4、有机粘土稳定剂10~20、二氧化氯增效剂5~10、无机盐5~10;
所述B组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料组成:
磷酸氢盐30~60、缓蚀剂2~6、铁离子络合剂1~5、破乳剂5~12、渗透剂4~12、水60~180;
所述二氧化氯母体为亚氯酸钠、亚氯酸钾、亚氯酸钡和氯酸钠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抗热剂为硫酸钾、硝酸钾、碳酸钾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有机黏土稳定剂为聚季铵盐、聚乙烯醇、腐植酸钾和有机铵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二氧化氯增效剂为过硼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无机盐为硫酸钠、硅酸钠和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磷酸氢盐为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缓蚀剂为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羟基亚乙基二膦酸、硝酸钠、氟化钾、三聚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铁离子络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盐、二乙烯三胺五羧酸盐、柠檬酸盐、二胺四甲叉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破乳剂为破乳剂(BH-O1、BH-O4和BH-O9,3种破乳剂渤海石油采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有售)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渗透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醇醚-20、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油井复合解堵剂,其特征是:
所述A组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料组成:
二氧化氯母体25~40、抗热剂1.5~3.5、有机粘土稳定剂12~18、二氧化氯增效剂6~9、无机盐6~9;
所述B组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料组成:
磷酸氢盐40~55、缓蚀剂3~5、铁离子络合剂2~4、破乳剂6~10、渗透剂5~10、水70~160;
优选的,所述的油井复合解堵剂,其特征是:
所述A组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料组成:
亚氯酸钠30、硫酸钾3、腐植酸钾15、过硫酸钾8、硫酸钠7;
所述B组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料组成:
磷酸二氢钾50、三聚磷酸钠4、二乙烯三胺五羧酸盐3、(BH-O1)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7、水120。
所述的油井复合解堵剂的使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取A组分300kg,将A组分溶解到注入水中,所述A组分溶解注入水用量为10000kg~15000kg,混匀,待用;
b.取B组分1700kg,将B组分稀释到步骤a的溶液中,混匀后马上将混合液注入到油井中,直到混合液注入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59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