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节水建筑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6110.0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广 |
主分类号: | E04H14/00 | 分类号: | E04H14/00;E04B1/74;E04B1/76;E04B7/02;E06B5/16;E04D13/18;E04D13/16;F03D9/00;F03B13/00;F24J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节水 建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节水建筑技术及太阳能、风能、水能利用技术,特别是一种节能节水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房子,在屋顶设置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热水器,墙是双层隔空的或是实体保温的,而窗户是双层夹空玻璃或是隔热反光镀膜玻璃的。这种房部分地利用了太阳能,而且由于墙和窗户具有隔热保温功能,即夏季能阻挡外部热量进入房内部,冬季能阻挡房内部热量向外散发,所以能节能。但是这种房墙和窗户没有利用太阳能,所以算不上好的节能房,也称不得完全的节能房。还有,这种房的双层夹空玻璃,在冬季能采集阳光取暖且保温,但夏季无法阻挡阳光热入室且没有利用太阳能;这种房的隔热反光镀膜玻璃窗户,在夏季能阻挡阳光热入室,可也没有利用太阳能,而冬季不能充分采集阳光取暖且保温性差,而且由于镀膜玻璃透光差,致使室内光线灰暗。目前,几乎没有既节能又节水的房屋。而且太阳能电池昂贵且转换率低,想在房的朝阳面大面积使用,房的造价将极高,这正是目前难以推广太阳能电池式节能建筑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一种节能节水建筑,克服现有节能房的上述缺陷,能隔热保温、节能,还能充分利用太阳能产热水和调节室温,利用风能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水的势能发电,利用电梯下降时的势能发电、利用人走动踩踏发电地砖发电,能节水,性价比很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如图1至图5示。在地基1上建立左保温墙2、右保温墙7、后保温墙13、框架6,后保温墙13的左右端分别与左保温墙2的后部、右保温墙7(从图1看)的后部联结,框架6的左右端分别与左保温墙2的内侧、右保温墙7的内侧、后保温墙13的内侧联结,框架6的朝阳面贴太阳能电池33(图5示);在框架6各层中设置相间隔的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均与框架6密封联接;在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上开窗孔,在窗孔镶嵌前窗框4,将外透光保温板16与内透光保温板17间隔一距离并用密封条15将周围密封组成前窗扇5,外透光保温板16、内透光保温板17、密封条15围成一空腔,将前窗扇5安装在前窗框4中,并用两个一号管18将所述空腔的上部下部分别与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之间隔的上部下部联通联接;在后保温墙13上开窗孔,在此窗孔镶嵌后窗框12,将后透光保温板10与里透光保温板11间隔一距离并用密封条9将周围密封组成后窗扇8,将后窗扇8安装在后窗框12中;前窗扇5、前透光保温墙3、后透光保温墙14构成组合式墙窗;框架6、前窗扇5、前透光保温墙3、后透光保温墙14均朝阳;在左保温墙2、右保温墙7、后保温墙13、框架6的上端联结水平保温板55。
如图5示,导流管54的左端穿过后保温墙13上部、水平保温板55的左端并与它们联接,导流管54的右端穿过顶层的后透光保温墙14的顶部和前透光保温墙3、框架6最上层的水平底板的右端、水平保温板55的右端并与它们联接;一号垂直管40穿过框架6的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其上端与导流管54联通联接;二号垂直39管穿过框架6除最上层的各层水平底板且固定在后保温墙13的内侧,在二号垂直管39的下端联通联接污水发电机36,污水发电机36的下端出口用五号管35与污水总管34联通联接;二号管47避开一号垂直管40把洗脸盆48的下水口、洗菜盆49的下水口、洗衣机50的下水口与废水箱45的上部联通联接;废水箱45的上部用三号管46与一号垂直管40联通联接,三号管46的右端下部伸入一号垂直管40内一部分,但最下层的三号管46仅与一号垂直管40的下端联通联接;四号管44将废水箱45的底部和马桶43的水箱联通联接,马桶43的水箱还外接可控的自来水;马桶43的下水口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地漏42用六号管41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在最下层的废水箱45上部设置溢流管38,溢流管38的左端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
凉水注入管53避开导流管54,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后再穿透水平板保温55并与它们联结,在凉水注入管53的下端联通联接注入/排放阀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广,未经刘新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6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